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第2章-量子物理.5题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 容易验证: 1.一维无限深势阱 2.对应原理 5.势阱穿透 如果讨论的是势阱而不是势垒 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原理: 量子隧道效应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单原子操纵 1990:IBM:从观察到操纵 三、量子力学的成功 自从量子理论诞生以来,它的发展和应用一直广泛深刻地影响、促进和触发人类物质文明的大飞跃。 例如可以把所有学科名称前面冠以“量子”二字,就会发现:已经形成或将要形成一门新的理论、一门新的学问。物理学内部就有很多这种情况。添加这两个字就形成新学问的就有: 光学—量子光学 电子学—量子电子学 电动力学—量子电动力学 统计力学—量子统计力学 经典场论—量子场论 在物理学之外也是大量的: 化学—量子化学 生物学—量子生物学 宇宙学—量子宇宙学 网络—量子网络 信息论—量子信息论 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就连投机家所罗斯的基金会也时髦的冠以“量子”二字:“量子基金会” 自诞生起至2002年 1901—2002总共颁发 Nobel Prize 96 次 (其中1916,1931,1934,1940,1941,1942共6年未颁奖) 单就物理奖而言:直接由量子理论得奖 或与量子理论密切相关而得奖的次数有 57 次 (直接由量子理论得奖25次) Nature杂志2000年总结100年来在它上面发表的文章。从登载的数千篇文章中精选出21篇具有里程碑性的文章。其中与量子力学有关的竟占14篇。 量子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创立以来,直到现在,已逐步成为核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超流和超导物理、半导体物理、激光物理等众多物理分支学科的共同理论基础。而且在量子理论的框架内建立了弱电统一的标准模型;量子理论进入了宇宙起源和黑洞理论。 总之,量子理论诞生后这80年来的发展,使得:量子理论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共同理论基础。 END 势函数的形式和定态薛定谔方程都与E U0时在量子情况下,也不是所有粒子都能通过势垒! ? 隧道效应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由于电子的隧道效应,金属中的电子并不完全局限于 表面边界之内,电子密度并不在表面边界处突变为零, 而是在表面以外呈指数形式衰减,衰减长度约为1nm。 只要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 以及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 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 距离非常接近时,它们的表 面电子云就可能重叠。 若在样品与针尖之间 加一微小电压Ub电子 就会穿过电极间的势 垒形成隧道电流。 隧道电流对针尖与样品间的距离十分敏感。若控制隧道电流不变,则探针在垂直于样品方向上的高度变化就能反映样品表面的起伏。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因为隧道电流对针尖与样品间的距离十分敏感。若控制针尖高度不变,通过隧道电流的变化可得到表面态密度的分布; 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测到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上的排列状态以及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空气隙 STM工作示意图 样品 探针 利用STM可以分辨表面上原子的台阶、平台和原子阵列。可以直接绘出表面的三维图象。 隧道电流I 与样品和针尖间距离S的关系: S — 样品和针尖间的距离 U — 加在样品和针尖间的微小电压 A — 常数 ? — 平均势垒高度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反推出距离S,绘出样品表面形貌图 立体图 高分辨率: 横向0.1nm,纵向0.01nm,可分辨单个原子 Carbon Monoxide on Platinum 111 5nm high 利用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样品表面和针尖之间间距有间隙,形成了电子的势垒,间隙越小势垒宽度越窄,隧道电流I 越大。 量子隧道效应:表面内的电子能够穿过表面势垒达到表面外形成电子云。 表层的电子云密度随距离增大按指数减小。 电子云的横向与纵向分布与表面结构有关。 STM的优点: 1.高分辨率; 横向可达0.1nm,纵向可优于0.01nm 2.可进行三维实空间测量; 能直接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把人们带到了微观世界 3.适用面广; 4.可对单层局部分析; 5.结构简单。 纳米算盘? 隧道电流 反馈传感器 参考信号 显示器 压电控制 加电压 扫描隧道显微镜示意图 技术难点与克服 1 消震: 4 撞针:保持 i 不变 ? d 不变 利用反馈装置,不撞坏针尖 扫描一步 0.4?, 扫描1?2,用 0.7s 2 探针尖加工: 3 驱动和到位:利用压电效应的逆效应。 ——电致伸缩,一步一步扫描。 多级弹簧,底部铜盘涡流阻尼。 电化学腐蚀,强电场去污 针尖只有1~2个原子! 1981年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宾尼希 G.Binnig 和罗雷尔 H.Roher 利用电子的隧道效应制成了扫描遂穿显微镜 Sc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