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惊恐条件反射模型的制备.doc
惊恐条件反射模型的制备
[摘要] 目前,关于学习记忆在脑中如何形成的机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若干年的动物实验研究,目前已经开展并提高了许多研究学习记忆机理的动物实验模型。其中最完美、最广泛应用的是惊恐条件反射模型,该模型是以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条件刺激(如电击)和非条件刺激(如声音)有机结合,观察动物对刺激的反应情况,以此来衡量动物恐惧经验获得并保存的能力。
[关键词] 惊恐条件反射模型
[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96-02
在20世纪后期,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研究愈加深入,在神经科学家和临床科学家的研究下,建立了惊恐条件反射模型,为学习记忆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惊恐条件反射,又称条件性恐惧[1],是指动物在实验中先接受两种不同性质刺激的作用,其中一种称为条件刺激,另一种称为非条件刺激,结果动物就会出现各种害怕行为;接下来单独给予条件刺激,动物即可出现恐惧反应:如应激性心跳加强,僵直动作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根据实验动物在行为学方面的改变,主要研究惊恐条件反射模型的方法及类型。在实验的研究中,常采用动物独特的惊愕反应特征和活动范围、规律的改变以及对环境的新颖性、好奇性来评价惊恐条件反射的状况,目前较成熟的实验方法有如下几种[2-5]。
1 “田”字型区域实验
该装置由一正方形围边组成基本框架,厚度为1~2 cm,距离地面高度50 cm。内部平均分为四部分,呈“十”字型的四个区域即可,其中2个为无障碍的开放区,2个为封闭区。方法如下:首先将大鼠或小鼠放入十字的中央,单位时间内观察动物的行为,分别记录进入2种区域的次数和时间。正常情况下,因鼠类喜欢黑暗、密闭的环境,因此主要活动场所为寂静、安全的封闭区。如果动物非上诉活动情况,而是进入开放区的频率增加,逗留时间加长,则标志着恐惧反应的发生。
2 Oen-field实验
该实验中,在光滑、平整、洁净的地面上,用50 cm高金属丝围成3个同心圆,直径分别为20 cm,40 cm和60 cm,并铺上黑色地毯,在圆心上方70 cm处配以白色和红色两种灯光照明作为条件刺激,同时在最合适的位置安装摄像机记录整个场地情况。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采用白色灯光照明,2~3 d即可,目的让大鼠适应环境,接下来换用红色灯光照明,形成非条件刺激,观察2~3 d。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将大鼠放入中央最小的圆圈中,以单位时间内跨越每个圆圈的次数、僵滞百分比、排粪、后腿站立和梳理行为的数量为指标,观察并记录,以此为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 日常行为改变实验
该研究依据实验动物群居、圈养的习性,通过改变环境,观察原有习性的变化,衡量动物的非条件刺激特点。首先将两只或多只大鼠放在一个明亮、宽敞的场所,然后观察并记录动物的日常行为,如彼此间亲吻、闻吸气味、梳理毛发、叨咬尾巴、争斗等,作为条件刺激的数据;接下来将大鼠调换置光线暗淡、狭隘的新环境,与较前的相比较而言,动物在新场地里其正常的行为将受到影响,标志着恐惧反应的发生,以此作为对照,非条件化恐惧的特点得以展现及证实。
4 “回”字格迷宫试验
小鼠或大鼠的天性喜欢黑暗、寂静的环境,回避明亮、喧闹的氛围。依据这一特点,设计一结构为“回”字形的笼子,内部宽敞、明亮、安静,外部狭窄、昏暗、嘈杂。通常情况下,老鼠在昏暗一侧活动行为正常,包括寻找性活动、彼此间吻舔、整理皮毛、后肢翘起等,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环境的陌生会减少,如果恐惧缓解时,就会在明亮的内“口”字一侧频繁出现,或在该侧多次、反复、长时间爬行、寻找、嗅吸等,进而来评估实验动物惊秫反应的程度。
5 掩埋电击触头实验
在这一模型中,以电击作为非条件刺激,观察并研究动物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笼子内悬挂带电的金属挂钩,当大鼠碰触挂钩时便遭到电击,其会迅速地将笼子内的垫料或其他物品通过前腿堆置挂钩处将其屏蔽,以防备再次接触金属挂钩而受到电击。在一般的日常活动不减少的情况下,遮蔽金属挂钩的次数减少就作为衡量恐惧程度的指标。此后,一些学者又做了进一步改进,将不带电情况下,大鼠触及金属挂钩频率的增加,作为研究分析恐惧反应的又一指标。
6 电击导致吼叫实验
目前,在电脑相关程序的配合下,此类实验广泛开展。首先按电脑程序的安排,将大鼠置于装置内,接受反复电击,同时记录尖叫声,并经由相关软件程序处理转化成数据,作为参数提供依据。
7 恐惧诱导性惊愕试验
该实验是多种方法结合之后形成的。在装置中,既有条件刺激如电击,又配合非条件刺激如声音、光照,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理配置,研究动物的恐惧反应。首先在笼子底部配以金属栅格,并与电击发生器相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