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经体书法.doc
浅析经体书法
作者简介:王一清,男,1992年生。四川富顺县人。现为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摘 要:有学者认为不懂佛教,就很难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就影响着中国的整个社会文化。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佛教与中国艺术相互交融,书法深受佛教的浸染。本文主要从敦煌写经谈论僧人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经体书法的形成原因,浅析经体书法独特的审美特征以及与主流书风的异同。
关键词:书法;僧人书法;敦煌写经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书法饱含着巨大的文化和思想,是一种精神内涵!僧人书法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走向,康有为认为:书法亦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
王学仲先生把用于抄写经书的僧人经体书法统称之为“经系”,并提出与“帖学”和“碑学”一同构成书法的三大流派。敦煌经卷的发现加深了我们对“南帖北碑”主流书法之外的另一种书法形态――“经系”书法的认识。
一、写经体的兴起
佛教传入即刻受社会各阶层青睐,梵文佛经不利于传播,译经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内容。佛经的抄写是僧人佛学修为的必备功课。敦煌写经是经体书法的代表。
经文翻译之人多为当时有一定知识文化的年轻僧人,他们笃信佛教教义,书写虔诚。佛教中要求学习“五明”。“明”是学科门类之意,“五明”包含声明(语言学)、因明(逻辑学)、医方明(医学)、工巧明(工艺学)、内明(佛学),文字书写被纳入“工巧明”之中。《大乘庄严经论》卷五云:“若不勤习五明,不得一切种智故。”①虽不是所有僧人五明皆通,但致力于“工巧明”的僧人大有人在,书法的研习在佛门之中是受到褒扬的一种修为。职业抄经的僧人被称之为“写经生”。因水平的高低,经卷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印刷术尚未出现之时,出现大量抄经生。即使印刷术大力发展后,抄经亦是表达对佛虔诚和祈福消灾的修为。抄写佛经是发自内心为表虔诚之举,佛经抄写中有为求佛法、求佛祖庇佑、求平安、求治病、求子嗣等发愿抄经。更有用自身血液虔诚抄写的,如被九华山历代僧人视为珍宝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明朝高僧无暇禅师用了二十八年时间刺取舌血拌金粉抄写的,全书八十一卷,二十四万字,虔诚之心由此可见。
经卷的抄写用于佛教的传播和消灾祈福的,是一种实用性先于审美性的书法作品。
二、从敦煌经卷看写经体的特征
佛教博大精深,信奉佛教感知自我之渺小,对佛以敬畏之心。在书写佛经之时往往体现“无我”心态,不同于世人有自我情绪波澜的表现和艺术的想象,使得经文的书写有着严格的规范性,字迹整洁,美观大方。不自觉的形成一种法度谨严且气象高古、天真率意具有佛教审美趣味的书法。
佛经的抄写要求宜时宜写,以实用性为目的,其审美趣味来源于佛教文化。佛经是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因需求量大,在时间和速度上有要求,且要易于辨识。“写经生”的文化素养与士大夫虽不能相提并论,但抄写佛经并非需要深厚的文化知识,只需怀揣虔诚恭敬之心,一丝不苟的进行抄写即可,体现艺术为宗教服务。
写经体书法虽然也受到主流书法影响,但是经体书法始终保持着一种“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书写状态,整体自然平淡。经体书法笔法结构装饰性极大简化,以便快速书写。
敦煌经卷1900年被发现,数以万计的经卷得以面世,涵盖西晋到北宋期间的经卷,敦煌独特的地理区位因素使得这些佛经得以长期保存。早期的经卷有着很强的隶书笔意,楷书尚未成熟保留有隶书的撇捺,但整体质朴自然。《法华经》(图1)是南北朝经卷,用笔和结体上都有着浓郁的隶书特征,受隶书“燕尾”的影响,与主流楷书又有区别。为了书写快捷性,横划起笔之处细尖,停笔之处厚重,每字皆有重笔,是运用楷法并对隶书笔意的借鉴与糅合。追求古朴简约之,笔方势圆,有萧散之气,庄重中透出舒朗。较之王羲之《黄庭经》(图2)用笔和结体有明显区别。华人德谈及六朝写经体说:“故写横画都是尖锐起笔,不用逆锋起笔,收笔处重按,转折处多不是提笔转换笔锋,而是略做顿驻后再调锋,以取劲疾”②墨气酣畅,书写研美快捷,为以后的写经书法奠定了基调。
图1 南北朝《法华经》局部 图2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至隋唐,写经体达到鼎盛时期,“尚法”的唐朝主流楷书盛行,在其影响下写经体字体形态更显精研娟秀,然仍保留着原有的审美形态,唐代《妙法莲华经》(图3)中横画起笔之处为书写的方便快捷,破锋直入,收笔处稍作停歇,规整划一。启功称:“笔法骨肉得中,意态飞动,足以抗颜、欧、褚,在鸣沙遗墨中实推上品”③可见唐代精美的写经与名家书法可当并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图4)
结体和用笔与之则有较大差异,在字体处理上,《妙法莲华经》中相同的笔发十分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