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成策略——极性反转 * * * Chapter 5 5.1 极性反转概念及意义 羰基“传统”反应性 × 羰基“反传统”反应性 官能团的极性发生电性相反的变化,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可以进行,官能团的反应性能大大提高。 Reversion of Polarity, UmPolung, Reactivity Umpolung 5.2 极性反转实现 安息香缩合(Benzoin Condensation) 5.3 羰基的极性反转 5.3.1 硫代缩醛衍生物1.3-二噻烷 1965年Corey 和Seebach D.(泽巴赫)发现,容易合成的硫代缩醛衍生物1.3-二噻烷在-20oC的THF中与正丁基锂反应1-5小时,定量转化为相应金属化合物。 这种金属化合物在20oC下稳定,具有很高的亲核性,与亲电试剂反应生成的产物,可在温和条件下水解生成羰基化合物,且收率高,从而成为一种有用的新合成方法,尤其是合成手性酮。 Corey在前列腺素F1a, E1和A1合成中的应用 合成3-7C环酮的一种简便方法。 1.3-二噻烷氢化为CH2(类似Clemensen还原反应的特点) 5.3.2 其它缩醛衍生物-1 定量 收率在60-85% 5.3.2 其它缩醛衍生物-2 收率在80-100% 稳定,可蒸馏分离 可分离 1973,K. Deuchert 5.3.3 金属酰基化合物 5.3.4 烯醇缩醛衍生物 5.3.5 Stetter Reaction H. Stetter, 1973年, Angew.Chem. Int. Ed., 1975, 15, 693 它指的是醛在催化剂作用下与α,β-不饱和酮(酯、腈等)加成,生成1,4-二官能团化合物的反应。 该反应是在安息香缩合的基础上发展的,反应机理类似,反应条件同样温和。 不同在于Stetter反应不可逆,所以反应结果更好,甚至可以用安息香缩合产物α-羟基酮作为Stetter反应的原料。 Vitamin B1和噻唑衍生物. Benzoin Conds.催化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