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治理关键技术问题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河道治理关键技术问题探讨.doc

城市河道治理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河道负担逐渐加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需要研究新型城镇化下城市河道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了河道与城市关系,提出了城市河道治理目标、治理原则,初步探讨了城市河道功能排序与多目标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滨水公共空间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保护;滨水空间;河道功能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052-03   A probe into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of urban river regulation   NIU He-dao   (Henan Water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Zhengzhou 450016,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our country,the burden of urban rivers becomes heavier and heavier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es.Thus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of urban river regulation should be studied in the context of new pattern urbaniz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ver and the city,puts forward the regulation goals and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of urban rivers,and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function and multiobject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the control of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Key words:urban river;ecological protection;waterfront space;river function   中国经济社会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城市河道随之产生了巨大危机。从表象看,城市河道污染严重,水体乌黑,透明度小,水质多为劣5类。河道水少,主槽萎缩,断流时间加长;河道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泛滥,鱼虾绝迹,夏季臭味飘扬――儿时戏水情景已经沦为年代的印记。而富裕起来的百姓开始怀念记忆中的河流。新型城镇化的提出,顺应了百姓对优良环境的渴求,给城市河道治理带来了新思维。新型城镇化,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城镇化,城市河道的治理,也需要从和谐的角度,进一步理顺城市与河道的关系,研究河道治理目标与原则、功能排序与多目标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滨水空间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   1河道与城市的关系   1.1河道在空间上逐渐融入城市   城市大多临河而生,依河发展。从空间关系看,城市与天然河道逐渐接近,直至融为一体。这可以粗分为三个阶段。人们最初零散居住在岸边高地,距离河槽适中,既便利取水打鱼,又无洪水淹没之忧。这一阶段,人从河道索取少量的物质资源,但无力改变河道形态与走势,而是顺其自然,人对洪水存在足够的敬畏,可谓人与河原始共处阶段。随着商品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人口汇聚,居住空间扩张,形成越来越大的城市。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改造自然的“伟大”成果不断涌现,人定胜天的思想得到逐步强化。通过修筑土堤、石堤、水闸,洪水经常淹没泛滥的洼地首先得到开发利用;然后是用浆砌石、混凝土等硬质抗冲蚀材料固定河势,抬高水位,占领河漫滩;再后来,裁弯取直,填埋天然河道,明渠覆盖成暗渠,随心所欲开挖新河道。总之,天然河道逐步渠化为人工城市河道,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是人进河退的阶段。河道是征服与利用的对象,人向河道无度索取物质资源,挤占空间,排泄废物。从20世纪50-6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思人类自身行为,逐渐调整治河理念,开展了针对水质和生态修复的治理行动[1-2]。人们发现,保护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其生活繁殖空间,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益处更多。城市河道是人与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人与河进入了和谐共处阶段。   1.2城市河道是城市子系统和基础设施   从组成上看,土地、河道、山脉、本土生物共同组成了城市天然基底。河道水系往往形成城市的框架脉络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