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学二馆.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学二馆.ppt

* 唐代中央六学二馆 目录 一、六学二馆的内容 二、六学二馆的教育制度 三、六学二馆的教学 三、历史贡献 一、六学二馆的内容 唐代官学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六学:国子监六学,即国子监下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门下省的弘文馆,东宫的崇文馆。 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专修儒经的学校;律学、算学和书学都是大学性质的专科学校。 崇文馆与弘文馆性质相同,都兼具多重性质,“掌详正图籍, 教授生徒,凡朝廷有制度沿革, 礼仪轻重,得参议焉”,两者既是皇家图书馆,又是高级学馆, 还是国家的政策研究院。 国子监六学各学分设博士,助教负责教;两馆均设学士“教授生徒”。 唐代的官学办学形式多样化,特点: 1.中央官学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官宦子弟可凭借父祖的地位直接入学,平民子弟则须经过官府的推荐和审查才能入学。 2.官学的学习内容以儒学为主。但在崇儒之外还兼隆佛、道,提倡百家学说在推重经学的同时讲求诗辞歌赋。 3.确立了专科教育制度。于天文学、算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的专业学校或专业训练,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实科学校。 4.教育、研究和行政机构往往合为一体。 二、六学二馆的教育制度 1.入学资格与招生人数 唐代官学对学生入学资格有明确的规定:国子学须文武三品以上子孙;太学须文武五品以上子孙;四门学须文武七品以上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书学、算学和律学均以八品以上子弟及庶人通其学者。弘文、崇文二馆均收取宗室外戚宰相和一品官员的子弟。 此外,学额也有明确规定:国子监六学二馆共招2260人,国子学300人,太学500人,四门学1300人,律学50人,书、算学各30人,弘文馆30人,崇文馆20人。 其他各专科学校共招生621人。 唐代中央官学学生总额为2881人, 其规模之大为当时世界罕见。 2.教育行政建制 贞观初年,唐太宗重建国子监以加强对官学的管理。国子监在行政上隶属于皇帝,业务上归礼部掌管。 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为最高学官,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设承一人,管理六学学生的学业成绩,每年将修业完毕的学生送请祭酒和司业举行毕业考试, 及格 者上报礼部应省试;又设主簿一人,管理六学学生的品行学规。 国子监的教育行政职能一直保持到清朝学部设立以前。 3.学生管理制度 (1)升级与退学规定:诸生通二经、俊士通三经.已经及格而愿意继续求学的,四门生补太学, 太学生补国子学。凡六学诸生因告假逾期的,连续三次考试不及格又超过最高修业年限的,或操行过劣不率师教的,皆令其退学。 (2)考试制度:分为三种,一是旬考,即考查学生10日内所学习的课程;二是岁考,即年终通过1年所学习的课程;三是结业考试,即各学生完成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及格者或愿继续学习者,四门学生可补为太学生,太学生可补为国子学生;或应科举考试;或直接分派各种官职。 学校注重考试, 考试成绩为上、中、下三等, 如连续三年是下等者就要退学。学生中成绩优秀者则可参加省试。在学九年还不能取得参加省试资格者也要退学。 (3) 假期制度:包括长期与短期两种,长期为“田假”“授衣假”,“田假”在5月份,“授礼假”在9月份,时间各为1个月,准许学生返籍省亲,遇有特殊情况亦可酌情延长。短期为“旬假”即每10日放假1天,二百里外的给予路程所需时日。 三、六学二馆的教学 1.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设立博士、助教、直讲等, 专门负责教学。博士分经教授诸生, 必须把所担任的科目讲完, 中途不得改授其他科目;助教协助博士分经教授;直讲协助博士、助教专以经术讲授。 律学、书学和算学的博士、助教各以专业教授诸生, 并负责督课代举的责任。 唐代的教育行政长官和教师,同时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政府官员,又是学校教师。 教师教职的大小,以在政府所具职位的高低为标准。如国子祭酒正三品,国子博士正五品。 教师的等级和待遇还因学校的不同而有差别,博士自正五品至九品,助教自从六品至九品,不同的品级享有不同的官俸。 教师在官俸之外,还可接受学生的束脩。唐代教师的工作量比较重,例如四门学招生1300人, 只设博士3人(或6人), 助教3人(或6人), 直讲4人, 典学4人。 2.课程设置与修业年限 为适应唐代官学的发展和科举考试的需要,唐太宗命颜师古考定五经、孔颖达加以疏正。于贞观九年,将《五经正义》颁行全国,令士人习诵,并以此作为学校教材和科举考试录取的准则。 教学计划则与科举考试紧密配合,以培养和选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