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车间常用规定
装置中母线和导线的颜色及排列规定:
电流种类 相序 颜色 垂直 水平 前后 交流 A 黄 上 左 远 B 绿 中 中 中 C 红 下 右 近 中性线 淡蓝 最下 最右 最近 直流 正极 棕 上 左 远 负极 蓝 下 右 近 保护PE线 黄绿 —— —— ——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规定:
额定绝缘电压Ui V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 ≤63A >63A ≤63A >63A Ui≤60 3 5 3 5 60<Ui≤300 5 6 6 8 300<Ui≤660 8 10 10 12 表内是水平母线、垂直母线、分支母线和主电器接插件带电部件及其接地金属件之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规定;当采用绝缘母线时,允许缩小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但不能小于规定值的2/3。
绝缘导线的选择:应根据额定电流选择导线截面积。绝缘导线允许长期负荷表:
标称截面mm2 0.5 0.75 1.0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参考截流量A 13 16 19 24 34 45 56 85 113 146 180 225 注: 1 本表绝缘导线是BV、BVR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
2 本表是在环境温度25℃、载流芯温度为70℃条件下,空气架空敷设的载流量。
3 不同环境温度载流量修正系数: 环境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修正系数 1.225 1.172 1.118 1.060 1.0 0.9354 0.8660 0.7906 0.7071
母线连接面间隙规定:
母线宽度 插入深度 <60mm <4mm >60mm <6mm 检查方法:用0.05毫米塞尺检查接头处空隙,插进深度不超过表内规定值。
母线连接螺栓规格、数量及扭紧力矩:
铜母线规格 额定电流(A) 螺栓规格 螺栓数量 扭紧力矩(Nm) 3×15 150 M6 1 3~4 3×20 200 M8 1 8~10 3×25 225 M8 1 8~10 4×20 3×30 250 M8 1 8~10 4×25 3×40 315 M10 1 15~20 4×30 4×40 400 M10 1 15~20 3×50 M8 2 8~10 5×40 500 M10 1 15~20 4×50 M8 2 8~10 5?3 630 M10 2 15~20 6?0 10?0 800 M12 2 25~32 8?3 6?0 M10 4 15~20 10?3 1000 M16 2 60~80 8?0 M12 4 25~32 12?3 1250 M16 2 60~80 10?0 M12 4 25~32 12?0 1500 M16 4 60~80 10?00 2?0?3 2000 M16 4 60~80 2?0?0 2 500 M16 4 60~80 捆扎法:
1 基本要求
布线后电路间在不相互干扰或互相耦合的情况下,对相同走向的导线可以采用捆扎法。捆扎法适用单股硬线线束和多股软线束。为了配线美观,硬线线束有时捆扎成长方形,一般都捆扎成圆形。对线束的捆扎应注意以下电气上的问题:
大电流的电源不能与低频率的讯号线扎成一束。
没有屏蔽措施的高频讯号线不得与其它线捆扎成一束。
高电压与低电压的讯号线不能捆扎在一起,也不要与其它导线扎在一起。
高频讯号输入与输出线不要捆扎在一起。
必要时可在导线线束中设置备用线,以便某一导线损坏时可更替。
2 外观要求:
捆扎的导线应平直,不得有明显的交叉。
扎线中导线的出头位置应与连接点保持最短距离。
线束的自由弯曲半径应大于线束外径的两倍。
线节间距应均匀。
扎线时用力应适当,扎线用力过猛会损伤导线绝缘。
线束走向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美观。
线束直径与扣距的关系见右图和表。
线束直径D 5-10 10-20 20-30 30-40 捆扎带长度 50 80 120 180 线扣扣距L 50-100 100-150 150-200 200-300 导线束原则上不应在信号灯,电阻器等发热元件上方布置 屏前正视 。如实际情况不能满足此要求的,则至少有30毫米以上的距离。
每个端子的接线点只容许接一根导线。
特殊要求:
对经常受到弯曲的地方,导线应扭转几下,然后固定导线活动部分的两端,为了保证活动部分的转动,导线弯曲长度应有200毫米的余量。
行线槽法:
特点:
布线方便,快速。
布线后整齐,美观。
运行时线束检查,维修方便。
一般要求:
应选择合适尺寸的槽体,线束布放后不应使槽体变形。
导线在槽体内应舒展,允许导线有一定长度,不强求导线摆放整齐但不能交叉。
导线在槽体断面过渡时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桩土相互作用-学号2015221001.docx
- 桩基施工组织方案(仁济学院地基加固).doc
- 检验量具知识.doc
- 桩腿质量控制.ppt
- 橡胶开炼机.docx
- 桩基环切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 榆树泉煤矿机电科岗位责任制汇编1.doc
- 樊一联合站管道施工方案.doc
- 毕业论文2015.doc
-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基础下复习.doc
- 棒线材热轧生产孔型优化:方法、系统与实践应用.docx
- 上游产业集中度提升对IT专业市场的多维影响及策略研究.docx
- 中外非营利组织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基于宋庆龄基金会与盖茨基金会的案例分析.docx
- IPE编码的XML数据查询:技术、算法与应用实践.docx
- 深化改革视角下江西地税稽查体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docx
- 职前幼儿教师数概念教学知识的多维审视与提升策略研究.docx
- 外国临时仲裁裁决在中国承认与执行的多维审视与路径优化.docx
- 以模型为翼,展数学之美: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与升华.docx
- 联通国际互联网穿透业务平台项目风险管理:策略与实践.docx
- 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风险管理: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