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家里的灶头》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葡萄月令》《家里的灶头》教案.doc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 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 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体会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并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探讨结构 1、这真的是一篇流水账吗?为什么? 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附表,可以幻灯显示),乍一看,是一篇流水账。 月份 栽种过程(人) 生长过程(物) 一月 (检查) “睡”在窖里 二月 挖窖 出窖 三月 备料、刨坑、竖柱、上架、施肥 上架 四月 浇水 喝水、抽条、长叶 五月 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喝水、抽条、长叶、开花 六月 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结果 七月 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 “膨大” 八月 喷药、下果、装筐 “着色” 九月 喷药 十月 十一月 拆架、剪枝 下架 十二月 挖窖、入窖、检查 入窖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提示问题: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都是详细介绍吗? 明确:不是。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2、作者把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3、 小结 由此可见,作者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三.品味语:语言平实自然、口语化 1、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确实,汪曾祺自己也说过:“语言像树,树干树叶,枝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这“活”的语言怎么来体会呢?体会语言的滋味的最佳方法是朗读和咀嚼。请选择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色的段落自行朗读,要有感情的去朗读,读出语言的特色,语言的灵气。 2、语言平实,口语色彩浓厚,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不是。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说,浓妆艳抹、华冠锦服的城市女性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时尚高雅的美,素面朝天、罗布粗裙的乡村女孩,也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本文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3、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对语言的赏析。 四.小结 是的,活着就是山,是水,是阳光,是空气,是天上的流云,是地上的泥土。物我同在,江山共适,这才是至善至美。汪曾祺的这篇散文,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玄妙的哲理,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没有发人深省的警句,有的只是平常的劳作,平淡的语言,平和的心态,平静的人生!但它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温暖、喜悦和幸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活着的乐趣。 事实上,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 “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研读文本,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感情。 找出文章的细节,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作者简介 金曾豪,男,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诸领域均有建树,主要文学成就在儿童文学。其中《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和《苍狼》连续获得中国作协第2、第3、第4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散文集《蓝调江南》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是一本记叙江南一带农村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的作品。 三、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 1、 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你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吗? 第一部分(1)对灶头作总体介绍 第二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