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一个死囚在临刑前被突然告知:你如果能端着一碗水绕皇宫走上一圈而滴水不洒,你就会被国王赦免。死囚答应了。皇宫周围高低不平,还有许多台阶,观看的人起哄,而死囚只是死死地盯着碗里的不一步步地走了大半天,终于走回到了出发点,竟然一滴水也没有洒出来。人群沸腾了,国王也非常高兴,问他:“你怎么能做到滴水不洒呢?”死囚回答说:“我端的哪里是水,分明是我的生命啊!”人生只是一个竞技场,当你扮演自己的角色在场上自由呼吸着生命的空气时,也许你并没有觉察到,生命、自由的宝贵,而一旦将失去这些,除了懊悔与自责外,更多的是加倍珍惜。我们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那就让我们去品读这三则短文吧! 蒙 田 蒙田(1533—1592),法国 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 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 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蒙田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国,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写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 2卷,于1580年出版。 作 者 介 绍 文 本 研 读 1、作者由“度日”引申出哪三种对待生命的态度? 2、课文的最后一段中,作者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去热爱生命? 讨论一:作者由“度日”引申出哪三种对待生命的态度? 问 题 解 析 打发、消磨、回避、无视、苦事、贱物 值得称颂、富有乐趣、 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 枯燥无味、躁动不安、 寄托来世、虚度人生 作者重点引出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即生命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是怪我们自己”,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讨论二:作者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去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 方法 ①时光无多,增加生命分量 ②抓紧时间,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③有效利用时间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④生命短暂,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赏 析 文 句 ① “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解析】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解析】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生活是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同样,“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热烈丰盈的生命形式的终极状态。如果你能够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赋予的所有快乐,你会留意死亡的降临吗? 文 章 意 义 拓 展 阅 读 热爱生命 汪国真 你不能改变容貌, 但你可以展示笑容。 你不能左右天气, 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预知明天, 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 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人=男人+女人 人只有相互帮助才成“人” 人=长处+短处 人=失意(逆境)+得意(顺境) ——帕斯卡尔 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认为是“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帕斯卡尔 * 如果整个法国文学只能让我选择一部书留下,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思想录》,它是一个崇高的纯粹法国天才的标本。 ——维克多·吉罗 他之于法兰西、犹如柏拉图之于希腊,但丁之于意大利,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之于英格兰。 ——谢瓦里埃 1、作者给人下了怎样的定义? 2、作者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具有怎样的特点? 3、文章中作者认为人是靠什么战胜自然的? 讨论一:作者给人下了怎样的定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一根苇草” “能思想” 讨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