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3课《隆中对》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第23课《隆中对》导学案

第23课《隆中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 , 朝人, 家。诸葛亮,字 ,曾隐居隆中,后做 丞相。 【知识链接】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公元207年 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 后为丞相 ,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1、给加点字注音 好 为《梁父吟》 遂 诣 亮 屏 人 倾 颓 度 德 量 力 信 大 义 猖獗 吴 会 殆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诸 戎 箪食壶浆 乐毅 汉沔 2、词语解释 ①、第1段词语解释。 躬 陇亩 好 每 时 莫之许 友善 信然 ②、第2段词语解释。 屯 器 谓……曰 与俱来 就见 屈致 枉驾 顾 ③、第3段词语解释。 由是 遂 诣 凡 乃见 因 屏 汉室 倾颓窃命 孤 度德量力 信 用 猖獗 已 计 安 ④、第4段到完词语解释。 已来 不可胜数 众寡 非唯…,抑亦 谋 挟令 诸侯 争锋 国险而民附 援 囹 利 尽 此用武之国 殆 资 险塞天府之土 因 暗弱 殷 存恤 胃 信义 著 总揽 岩阻 戎 夷越 修政理 身 箪食壶浆 诚如是 日 3、通假字的音、形、义。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 ”意思是 ) 自董卓已来已,(已,通“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翻译: 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翻译: ③.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翻译: ④.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翻译: ⑤.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翻译: 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翻译: ⑦.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翻译: ⑧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翻译: 二、探究展示 1、一词多义: 谓 谓为信然( ) 谓先主日( )君谓计将安出( ) 已 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 已历三世( ) 信 谓为信然( ) 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 然 谓为信然( ) 然志犹未已( ) 用 遂用猖獗( ) 贤能为之用( ) 此用武之国( ) 因 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为 贤能为之用( )谓为信然( )好为《梁父吟》此可以为援( ) 遂 遂用猖獗( )然操遂能克绍( ) 之 时人莫之许也( )先主器之( )此用武之国( )孤之有孔明( ) 而 则名微而众寡( )挟天子而令诸侯(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 2、词性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 壶: ) 3、句式 (翻译出来)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翻译: (2)省略句。君与俱来。 翻译: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 4、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 孙权: 刘表: 刘璋: 张鲁: 曹: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提出策略 孙: 刘表、刘璋、张鲁(荆益二州): 5、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6、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7、诸葛亮隐居山林的原因是 (用原文答)他“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了什么? 。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8、“凡三往,乃见。”即是成语 的故事。表现了刘备的 9、开头的几段及结尾的两段对诸葛亮的刻画,主要采用了 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他的 三、练习反馈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