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理四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公理五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平衡时,若将此变形体视为刚体(刚化),则其平衡状态不变。 力F对O点之矩的大小,也可以用三角形OAB的面积的两倍表示,即 Mo(F)=±2ΔABC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或千牛顿?米(kN?m)。 由上述分析可得力矩的性质: (1)力对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与矩心的位置有关。力矩随矩心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2)力对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再次说明力是滑移矢量。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其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其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所有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例3-1 试计算力对A点之矩。 解 本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一:? 按力矩的定义计算 由图中几何关系有: d=ADsinα =(AB-DB)sinα =(AB- BCxctg)sinα =(a- bctgα)sinα =asinα-bcosα 例 2 求图中荷载对A、B两点之矩 第二节 力偶 ? 一、力偶 力偶矩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经常见到物体受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平行力作用的情况。例如 作为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度,称为力偶矩,用m或m( F ,F′)表示。在平面问题中,将力偶中的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冠以正负号,如图所示, 力和力偶是静力学中两个基本要素。力偶与力具有不同的性质: (1)力偶不能简化为一个力,即力偶不能用一个力等效替代。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 (2)无合力,故不能与一个力等效; (3)力偶对其作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两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值相等,则这两个力偶相等。这就是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 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可得出下面两个推论: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而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效应。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而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一、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内的各力偶组成平面力偶系。 若作用在同一平面内有个力偶,则上式可以推广为 例:如图所示,电动机轴通过联轴器与工作轴相连,联轴器上4个螺栓A、B、C、D的孔心均匀地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此圆的直径d=150mm,电动机轴传给联轴器的力偶矩m=2.5 kN?m,试求每个螺栓所受的力为多少? 第二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物体受力分析包含两个步骤: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1.取脱离体:是把所要研究的物体解除约束,即解除研究对象与其它部分的联系; 受力分析步骤: 1.取研究对象;画脱离体图 2.在脱离体上画所有主动力 3.在脱离体上解除约束处按约束性质画出全部约束力,假设一个正方向 画脱离体图注意: (1)脱离体要彻底分离。 (2)约束力、外力一个不能少。 (3)约束力要符合约束力的性质。 (4)未知力先假设方向,计算结果定实际方向。 (5)分离体内力不能画。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分别画在不同的隔离体上。 ? 第四节 力的平移定理 力的平移定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意一指定点,但必须同时在该力与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之矩。 F F 附加力偶 A B 刚体 力的平移定理表明,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反过来,也可以将同一平面内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合成为一个力。 应该注意,力的平移定理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并且只能在同一刚体上平行移动。 结构和构件的受力分析 第一节 约束与约束反力 自由体:可以在空间作任意运动的物体,如飞机、火箭等; 非自由体:受到其它物体的限制,沿着某些方向不能运动的物体。如悬挂的重物。 约束:阻碍物体运动的限制。约束通常是通过物体间的直接接触形成的。 约束反力:当物体沿着约束所阻碍的运动方向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约束对其必然有力的作用,以限制其运动,这种力称为约束反力。简称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碍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它的作用点就在约束与被约束的物体的接触点,大小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一、柔性约束 柔索的约束反力作用于接触点,方向沿柔索的中心线而背离物体,为拉力。如图所示。 F TA F TB A B A B 二、光滑接触面约束 光滑接触面约束反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章晶体的结合-薄膜与技术实验室课程.ppt
- 第2章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课程.ppt
- 第2章晶体结构-1课程.ppt
- 第2章晶体结构C-yao课程.ppt
- 第2章静电场2013课程.ppt
- 第2章绝缘及老化课程.ppt
- 第2章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基础课程.ppt
- 第2章连续输送设备-1课程.ppt
- 第2章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课程.ppt
- 第2章流体pVT关系课程.ppt
- 高中生物:雨水pH值变化对动物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家乡特色美食与地方文化传承的互动与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英语课堂中多媒体动态资源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海绵城市视角下城市广场雨水花园的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与成本控制中的冷链物流与消费者行为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移动学习互动数据与物理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素材的跨学科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初中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家政服务行业职业素养提升培训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