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解天麻之谜(2006-09-10)
破解天麻之谜(2006-09-10) 在神农架群山的深处,这是一棵非常罕见的正在开花的野天麻。在这种植物三年一代的生活史中,如此美丽的花朵只有两个月可以可到,如果不是因为一个叫徐锦堂的科学家长四十多年的努力,这种能够治疗人类眩晕、失眠等症的植物将会像它的许多兰科植物同族一样,被冠以珍稀、濒危等名目,在环境变迁和采药人的共同追赶之下,直到今天仍仓惶地奔跑在物种灭绝的道路之上。
徐锦堂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七年前,他以七十高龄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退休。最初认识天麻,是在湖北和四川交界的大山里。那一年他岁,因承担药物研究所黄连生态化种植项目在山区蹲点。
采访徐锦堂:那时候听许多老同志谈到天麻 天麻非常神秘 而且在市场上供应也非常紧张 这两个点是个黄连点 但它有野生天麻分布 所以根据这个有利条件 我就进行了天麻的研究
想法虽然好,然而前人给徐锦堂留下的是什么样的条件呢?
采访徐锦堂:第一天麻没有人栽培过 没有栽成功过 第二没有资料 没有资料可查 当时是一片空白
产区的老百姓以是怎么看待天麻的人工种植呢?
当时老百姓认为 天麻 天麻 天生之麻 老天爷播种 土地爷发芽 人要栽活 那是白搭 是栽不活的 天麻是个宝 栽了就会跑 天麻是山怪 栽了就不在 有很多传说
天麻种下之后为什么会跑呢?这个奇怪的问题强烈地吸引了徐锦堂。
抱着为国分忧为民寻药愿望,1959年,徐锦堂在所里没有立项的情况下,依靠自己微薄的工资,开始了天麻野生变家栽的课题研究。
为种活天麻,徐锦堂首先按照栽土豆的办法,分几种处理方法栽种下去,到了秋季却一个也没有收获。
采访徐锦堂:当时我们挖了许多天麻 也买了许多天麻人工栽培 栽了基本都烂掉了
一连三年,各种方法徐锦堂都试验过了,却没有一个天麻成活。然而他并不灰心,仍继续试验。
采访徐锦堂:有一次挖回来一批天麻呀 我把它埋在沙里面 结果是一个箭麻 我把顶芽碰掉了 碰掉顶芽以后营养不能往顶上跑了 就从旁边长出芽子来了 我就知道天麻可以长芽子 可以无性繁殖
知道了天麻可以无性繁殖 然而天麻靠什么养分生长还是一个谜团。一个偶然机会徐锦堂发现日本学者草野俊助1911年曾发表过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的论文,使徐锦堂受到了一些启发,可蜜环菌如何才能找得到呢?
采访徐锦堂:
我有一天睡到半夜起来 床铺底下放着几个天麻 就看见那个天麻发蓝光。这种蓝光是不是蜜环菌呢?
查阅资料证实蜜环菌是一种发光菌,这种蓝光很可能就是蜜环菌发出来的,徐锦堂的心头充满了发现的狂喜。1962年通过徐锦堂从产区带回来的野生天麻样品,正式分离出了蜜环菌纯菌种。然而困难依然存在。
采访徐锦堂:
发现了天麻的蓝光 但是如何把发蓝光的木头接在天麻上 怎么接当时不知道 所以在1962年我们开始了三年的野生调查 这个野生调查是研究天麻最艰苦的时候
在湖北、四川、陕西三省,经历了三年的风雨奔波,基本摸清了天麻的生长繁殖过程,以及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土壤质地等条件,1965年,在利川县寒池农场调查试验时,一种新的试验方法也在徐锦堂头脑里形成了。
当时就订了个计划 要收老乡带有发光的树根子 我不在白天收 晚上收 晚上你的木头要发光 一分钱一斤我买你的 不发光的不要 不发光我不要 然后用发光的木头来栽天麻
满怀着希望,徐锦堂从农民家中收来会发出夜光的树根、竹叶和树枝,并加入新鲜木棒,做成菌床,将采来的天麻种子,播在菌床中。成功会如期来临吗?
采访徐锦堂:栽了以后当年冬天我就回了北京 第二年春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所里留我有点事儿 我就晚走了几天 后面其他同志去挖的 他们去的时候只挖到一窝里有4个天麻 最大的天麻有200多克
也许是上天跟他开了一次巨大的玩笑,虽然试验成功了,他却要在相隔六年之后才能看到结果。
他们把这四个天麻泡了标本 在标本瓶里装着 我一直到1972年偶尔看到4个标本瓶里装着的天麻 一问才知道是那时候种的天麻 因为原来种的时候是我亲手栽的 我知道怎么栽的 所以才总结出来用野生菌材伴栽天麻然后发展成人工培养菌材伴天麻这样的过程。
1972年,徐锦堂再次奔赴汉中展开天麻研究,并于1973年试验成功一种方法简单、农民易学、又省工稳产的天麻栽培方法 “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法”。后来这一栽培方法在陕西汉中地区推广后,汉中地区人工栽培的天麻在1980年前后基本满足国内的需要。
1977年,在推广的过程中,徐锦堂敏锐地发现,由于多代无性繁殖,天麻出现了退化,产量大幅降低,他又开始探索天麻的有性繁殖。最初有好多次播种试验都是播了死,死了播,一直没有成功。究竟怎样才能让天麻的种子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全册共十个单元) .pdf VIP
- Power Up3精品教学课件-U2文学.pptx VIP
- 新生儿科抢救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 VIP
- 第2单元第2课《花鸟为伴》第一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哈弗H7随车手册.pdf
- 2024版年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pdf VIP
- SY∕T 7413-2018 报废油气长输管道处置技术规范.pdf
- 刀具联盟(www.viptool.cn).doc VIP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doc VIP
- 江苏开放大学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大作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