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失分究因及应对策略.docVIP

高考历史答题失分究因及应对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答题失分究因及应对策略 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孙双武 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 高考结束之后,一部分学生在考完或估分的时候都信心十足,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慨。但在拿到参考答案或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却发现自己预计的答案和得分与实际相差悬殊。以下笔者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希望对准备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能够有所启迪。 1.基础知识不牢。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表现为时间观念薄弱空间观念模糊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2B铅笔把试题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答项语、提示语等)划下来,或者加上着重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审题失误。平时也“如法炮制”,形成“固定动作”,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3)解答选择题要审视每个选项,不能偏执一端、只看其中的某一个选项。解答主观题更要全面审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 3.解题意识匮乏。高考题中,有许多题目的限制语是有明显提示作用的,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解题意识。而如果不根据高考提示语答题,答题就会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得分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如历史材料解析题只有内涵式、外延式和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类型的题目。内涵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这样的说法,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在解内涵式题目时,有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亦能够得分。但要注意,高考文综历史评分标准规定“整段抄袭材料不给分”。外延式题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要联系教材中所学过的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与材料本身无关。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两者都要兼顾,是难度最大的题型。 【例3】(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 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解析:该题中,第(1)小题第一问明显是内涵式问题,从材料一中的“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到“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可以看出是“从分散(或分裂)走向整合(或融合、融汇、统一)”;也可以直接摘抄上面打引号的关键词而得分。第二问明显是外延式问题,从历史原因上看,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之间的长期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原、长江流域的民族融合;从政治原因上看是因为秦汉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统一,社会相对安定;从直接原因上看,秦汉统治者采取了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尤其是两汉的“汉承秦制”,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统一。第(2)小题也明显是外延式问题,材料二中的“宴饮音乐”反映出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风俗等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动植物、食物传入中原,反映了长期的民族交往提高了内地的汉族生产生活水平;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少数民族内迁,反映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生产、文化的内涵信息。第(3)小题是内涵和外延式问题,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是少数民族自身的落后,统治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要巩固统治,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接受“汉法”;从材料二中的“迁都永安”看,是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从材料中的“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来看,是接受了辽、金长治久安的统治经验。其内容从“行汉法”看,是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从“浸忘旧风”和“皆习汉风”看,是接受汉族先进的经济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第(4)小题也是外延式问题,要联系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还要继续努力创造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文明去分析和说明。 对策:针对历史材料解析题,在回答内涵式问题时,常常要提炼、归纳、概括材料,这就需要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