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__综合的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艰难历程教学课件设计.ppt

第17课__综合的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艰难历程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17课 综合探究: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胡庆华 1.政体: 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由国体所决定,与国体相适应。因为具体的情况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如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都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则可以是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等不同的形式。 2.民主: “专制”的对称。指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态。 概念解释 5.共和: 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定期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 3.宪政: 指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治理的政治制度。 6.民权: 人民的政治权利。 4.宪法: 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该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该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 清末民初,一大批志士仁人以在中国实现宪政民主为毕生追求目标,为此,他们前仆后继,牺牲奋斗。 美国惟一的一部宪法——1787年宪法,自诞生起,一管就管了200多年,从未废止。 而亚洲地区最早建立起“共和国”的国家——中国,从上个世纪初至今天,共产生过13部宪法草案和宪法,时至今日,却为什么依旧在宪政之路上艰难跋涉? 让我们一同来沉思百年中国民主宪政史的屈辱与光荣、苦难和奋争吧…… 导 语 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从“开眼看世界”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多年闭关自守的“大清帝国”被鸦片战争的枪炮轰开了国门,在与西方列强的“对话”中,泱泱“中华大国”竟是如此不堪一击!这,究竟是为什么? 问题1:林则徐、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何在?并由此提出了什么主张? 参考:认为原因在于“技不如人”,由此提出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 鸦片战争海战图 问题2:有人说:林、魏二人对西方的认识非常肤浅,向西方学习的东西只是皮毛,而且其主张没有付诸实践,不值一提。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 参考: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虽学的是皮毛,但是,他们揭开了中国近代探索救国真理的序幕。后来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可以看作是从不同方面传承其“师夷长技”的思想(器物—制度—思想)。 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 ─魏源《海国图志》书影 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从“开眼看世界”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2.从“君民共主”、“君主立宪”到开明君主制 问题3:王韬、薛福成等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参考:王韬、薛福成等都属于士大夫知识分子。他们认为中国专制政治使君主与民众上下相隔,而议会制在他们看来能够“能上下为一心”、“同甘共苦”。而西方议会政治的原生意义是对君主、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约束。显然,他们没有理解西方政体的实质,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更不可能认识到这种制度背后的文化与历史。 王韬(1828—1897):一生正值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之际,忧时愤世,又远游西方诸国,目睹其富强,主张“师其所能,夺其所恃”,以西法造炮制船,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民间自立公司;还赞扬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认为君民不隔而上下相通;批评科举制,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培育人才;呼吁在自强的基础上,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废除关税协定和领事裁判权。 问题4:王韬、薛福成等觉得中国适合何种政体?为什么? 参考:他们主张“君民共主制”,但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他们还不能摆脱旧的传统信念的影响。从中可看出,他们依然认为君主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君主权威的合法性不容置疑。 薛福成(1838—1894) :清末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其思想继承了魏源、林则徐等人的“经世致用”的观点,并将它发展为早期维新思想“经世实学”,后成为曾国藩、李鸿章领导的洋务派的思想大旗和理论指导。 当一些先贤在技术层面上改革中国的时候,他们发现光有一些单纯的技术并不能真正地解决民族存亡问题,技术离开了制度的鼓励和保障依然只是“淫巧小技”,不足为恃。 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整整刺激了一代人,有识之士发现中国之失败决非偶然也非军事力量的薄弱,根本原因还在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