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生物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和保护方法。
2.掌握典型细菌的形态和特殊结构。
【实验原理】
在一般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使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油镜。油镜镜头透镜很小,进入镜筒的光线很少,使用时为了增加亮度,必须在标本玻片与镜头之间滴加香柏油,因为香柏油的折光率与载玻片相似,这样就可使通过集光器进入载玻片的光线不会因折射而流失,使视野明亮,物像清楚。
【实验器材】
1.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
2.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等)、弧菌(霍乱弧菌等)标本片。
3.肺炎链球菌荚膜染色片、变形杆菌鞭毛染色片、破伤风梭菌芽胞染色片。
【方法与步骤】
1.坐姿:使用显微镜油镜时,必须端坐。镜体保持垂直位,不要使载物台倾斜,以免镜油流失影响观察。
2.识别油镜头:油镜头上一般刻有“×100”、“×90”、“Oil”等标记。
3.对光:用低倍境对光。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易强,要抬高集光器,放大光圈,取得最大亮度
4.滴加香柏油: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固定好,滴加香柏油1滴,换油镜检查。
5.调焦距:将油镜移至中央对准标本,从侧面注视镜头,并缓慢向下转动粗螺旋,使镜筒下降,直至镜头浸于香柏油中并几乎接触到标本为止。然后将视线移至目镜,一面观察一面向上慢慢转动粗螺旋,待看到模糊物像时,改用细螺旋,直至看清物像。
6.清洁保养:镜检完毕,将镜筒升起,取出标本片,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油擦干净。若油已干,可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去油迹,再用擦镜纸揩去二甲苯。然后,将集光器降下,各物镜呈“八”字形,放入镜箱内。
【实验结果】
绘图:油镜下观察到的荚膜、白喉杆菌、结核杆菌,并注明名称、放大倍数。
【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和染色;观察细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
2.注意不要打碎标本片。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2.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的存在有何意义?
实验二 细菌的革兰染色法
【实验目的】
1.掌握革兰染色的方法。
2.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了解革兰染色的原理。
【实验原理】
1.G+ 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且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渗入脱色。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薄),且脂质含量多,乙醇溶解脂质后易渗入细胞而脱色。
2.G+ 菌菌体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醇脱色。G-菌菌体核糖核酸镁盐含量小,易被乙醇脱色。
3.G+ 菌等电点比G- 菌低,在同一pH值条件下阳性菌比阴性菌所带负电荷要多,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被乙醇脱色。
【实验器材】
1.显微镜、酒精灯、火柴、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生理盐水、蒸馏水。
2.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Lugol)碘液、95%乙醇、复红染液。
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培养18~24小时后待用)。
【方法与步骤】
1.标本片制备
(1)取载玻片1块,用记号笔划分为2个区域,并分别做好标记。
(2)两区各加1滴生理盐水。接种环按无菌操作法自两个斜面菌种管挑取少许菌液,分别于各区盐水中混匀涂成一薄层,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3)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4)用片夹夹住玻片通过火焰3次固定标本,自然冷却。
2.染色
(1)初染:在固定好并已冷却的涂片标本上滴加结晶紫染液,要盖满涂膜。约1分钟后,用细水流从玻片的一端把游离的染液洗去。
(2)媒染:滴加卢戈碘液数滴,作用1分钟后,轻轻水洗。
(3)脱色:在玻片上加95%乙醇2~3滴,并轻轻转动玻片数秒钟,使玻片倾斜让乙醇流去,如此重复数次,直至流下的乙醇几乎无色或稍成淡紫色,流水冲洗。
(4)复染:滴加稀释复红染液数滴,作用1分钟后流水冲洗。
3.结果判定
(1)染色完毕,用吸水纸将标本片吸干,玻片上滴加香柏油,油镜观察。注意观察菌体的形态、大小、排列和染色。
(2)金黄色葡萄球菌染成紫色为G+ 菌,大肠杆菌染成红色为G- 菌。
【实验结果】
绘图:油镜下观察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形态,结构。
表2.1 革兰染色结果记录
菌名 菌体颜色 菌体形态 G+ 或G- ? ? ? ? ? ? ? ? 【注意事项】
1.决定革兰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程度。
若脱色过度,即使是G+ 菌,其蓝紫色也会被脱去而染上红色,被误认为是G- 菌(假阴性)。若脱色不足,即使G- 菌也因蓝紫色被保留而染不上红色,被误认为G+ 菌(假阳性)。脱色程度又受脱色时间、涂片之厚薄、脱色时载玻片摇晃的快慢及酒精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严格规定。一般可用已知G+ 菌和G- 菌作练习,以掌握脱色时间。当要确证一个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