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评价.docVIP

浙江省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评价.doc

浙江省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评价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浙江省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有药用植物149科444属712种,对其中常见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种类、药用部位、采集加工、性味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供林业生产者参考利用。   关键词 药用植物;资源;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Q949.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186-01   龙湾潭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东南部,公园是在正江山国营林场的基础上于1991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内不仅龙潭瀑布成群,奇峰异石密布,山水风景壮观,而且天然植被保护良好,植物种类丰富。为此,开展植物种质资源专项调查,为建设生态植物园和药用植物园打好基础。   1 自然概况   永嘉县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北纬28°16′~28°21′,东经120°03′~120°49′,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2 ℃,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土壤为红壤和黄壤,成土母岩多为凝灰岩、流纹岩和花岗岩等的风化物,优越的地理条件,药用植物资源丰富[1]。   2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类   通过野外调查,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有药用植物149科444属712种,其中蕨类植物25科36属53种,裸子植物6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8科399属648种。根据《中国药典》和药用植物文献,按功效将其分为21大类,其中以清热药和祛风湿药2类的种类和数量为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数的34.41%和12.36%(表1)。   3 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药用植物评价   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有药用植物149科444属712种,对其中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种类,从药用部位、采集加工、性味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供林业生产者参考利用。   (1)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三尖杉科,别名藏杉、桃松、三尖松、山榧树、头形杉,常绿乔木,小枝对生,基部有宿存芽鳞。叶螺旋状排成2列,线状披针形,微弯,生于杂木林。根、茎、树皮全年可采,干燥。以秋季采收质量较好。性寒,味苦、涩。败毒抗癌、驱虫消积。用于淋巴肉瘤、肺癌等。   (2)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南五味子科,别名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落叶木质藤本,各部无毛,枝细长,红褐色,有皮孔,呈球形或扁球形,生于向阳空旷地及灌丛中。果实也可入药,均秋、冬季采收。性甘,酸,微温。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3)金樱子(Rosa laevigata)。蔷薇科,别名为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常绿蔓性灌木,小枝除有钩状皮刺外,密生细刺,小叶3,生于阳坡。根甘,淡,涩,全年可挖,活血止血,收敛解毒;果实名“金樱子”,酸,甘,涩,平,霜降后摘取,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4)掌叶悬钩子(Rubus chingii)。蔷薇科,蔓生灌木,高1.5~3.0 m;枝略呈“之”字形弯曲,叶为掌状3小叶,菱状披针形,花2~3朵呈伞房状花序或单生,生于常绿林下、杂木林内或灌丛中。未成熟干燥的聚合果名“覆盆子”,小满前后采收,性甘,酸,温。补肾固精,安胎缩尿[2-3]。   (5)葛藤(Pueraria lobata)。豆科,别名为野葛、粉葛藤、甜葛藤、葛条,落叶藤本植物。根名“葛根”,性甘,辛,平。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泻功效。   (6)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冬青科冬青属,别名苦丁茶、波萝树、大叶茶、阔叶冬青,常绿乔木,生于海拔250~1 000 m的山坡常绿阔叶林中、灌丛中或竹林中。干燥的嫩叶名“苦丁茶”,全年可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清明前后采摘,性大寒,味苦、甘。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   (7)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猕猴桃科,别名猕猴桃毛梨子、毛桃子、茅桃、猕猴梨、木伦敦果、木子、山羊桃、绳梨、藤梨、羊桃藤,大型落叶藤本,因其浑身布满细小绒毛,很象桃,而猕猴喜食,故有其名,果实性寒,味甘、酸,果实近成熟时采收,晒干。具有解热、止渴、通淋功效,用于治疗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   (8)络石(Trackelospermum jasminoides)。夹竹桃科络石属,别名为石龙藤、万字花、万字茉莉,常绿木质藤本,茎赤褐色,幼枝被黄色柔毛长,有气生根。常攀援在树木、岩石、墙垣上生长,茎藤有药用价值,冬季至次年春季采割,晒干。性微寒,味苦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