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试验研究.docVIP

草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试验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试验研究.doc

草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试验研究   摘要 在池塘采用健康、生态、综合防控等技术集成进行主养草鱼的高产高效养殖,投放55 g/尾的草鱼免疫鱼种37 500尾/hm2,出池平均个体重755 g/尾,平均产量24 858 kg/hm2,起捕率87.8%;搭配日本白鲫(鲢)、鳙、彭泽鲫和乌鳢鱼种12 000(6 000)尾/hm2,平均产量5 719.5 kg/hm2;投入产出比1∶1.42(1.40)。   关键词 草鱼;池塘;健康养殖;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266-02   草鱼,别名鲩鱼、草鲩、白鲩、草根(东北)、混子等,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是内陆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品种,特别在南方养殖面积大,产量高。多年来,其在江西的产量占全省淡水鱼养殖产量的20%以上,年产量超过40万t。为提高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安全,2011―2013年连续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湖的裕丰水产合作社养殖基地开展草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的技术集成试验与模式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6口,为标准化养殖池塘,面积均在1 hm2左右,保水深度2.5 m以上,淤泥厚度20~25 cm。每口池塘配备功率为1.5 kW的增氧机2台,投饵机各1台。该处交通便利,四周开阔,水源充沛,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水质标准》,有独立进排水系统。   1.2 放养前准备   1.2.1 池塘清整消毒。11月底至12月初,排干池水,清理池底淤泥,铲除池边(埂)杂草等,修整池埂,疏通进排水渠道,冻晒10 d左右,然后加水至10~20 cm,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水全池清塘消毒。   1.2.2 加注新水。池塘清整消毒后,在放养鱼种前7 d左右,经进水渠向池塘加注新水,入池前须通过80目纱绢(筛网)过滤,保持水深1.2~1.5 m[1-2]。   1.3 鱼种放养   1.3.1 鱼种选择。要求鱼种规格整齐一致,无伤、无病、无畸,健康活泼。鱼种均就近从信誉好的养殖基地购进,其中草鱼为已注射草鱼免疫疫苗的鱼种。   1.3.2 放养时间。放养时间为冬季(12月至次年1月),本试验3年的试验鱼种均在春节前放完。所有放养鱼种均用3%~5%食盐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体5~10 min以消毒。   1.3.3 鱼种规格数量。试验池分为2组,各组鱼种放养一致,2组之间仅1种配养鱼日本白鲫和鲢的区别,其中草鱼为主养品种,尾数约占80%,配养鱼还有鳙、彭泽鲫和乌鳢。不同品种放养情况见表1。   1.4 饲养管理   1.4.1 饲料投喂。养殖全程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要选择品牌好、质量优、信誉好的生产厂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配制饲料以降低生产成本。无论购买或自配,都要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和适口的粒径,禁止使用违禁药品,严防饲料霉变。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在25%~28%,早期饲料蛋白质含量应稍高,饲料粒径应较小。配合饲料的投喂初期,开启投饵机,少量多餐进行驯化定点投喂5~7 d,逐步吸引鱼群集中摄食。之后严格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原则投喂[3]。投饲数量一般按塘鱼重量的2%~5%,日投喂2~3次,每次投喂时间设定在1 h左右。同时,还要根据天气、摄食等情况酌情调整增减。   1.4.2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鱼类健康生长的基础,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溶解氧5 mg/L以上、透明度30~40 cm,pH值7.0~8.5。一是实时加换水:鱼种放养后,初期要逐渐注水以加深水位,每5 d左右加水1次,每次5~10 cm,至5月保持水深控制在2.5 m左右。在此之后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每隔15 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10%~20%。7―9月,换水量加大至20%~30%。二是合理使用增氧机:一般的原则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续阴雨夜间连续开;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天热开机时间长,天凉开机时间短。养殖前期,根据鱼类活动情况及天气、水质情况适时开机增氧;养殖中期,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增氧机1次,每次2~3 h,高温季节,每次增加1~2 h;而养殖后期,池塘载鱼量较大可以考虑全天候增氧。三是泼洒生石灰水:根据水质情况及防病需求,每隔15~20 d,每1 m水深用生石灰150~300 kg/hm2化浆全池泼洒。   1.4.3 病害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从清塘、苗种放养、水质管理、饲料投喂、食场消毒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防病措施,减少病害发生。首先,结合水质管理每隔15~20 d全池泼洒生石灰水;其次,在投饵区域内使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