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经药
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它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疗效。 引经是归经与配伍的结合,通过引经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和部位。易水学派张洁古依据《内经》理论,对药物的引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取各药性之长,使之各归其经,则力专效宏。如泻火药中,黄连偏泻心火,黄芩偏泻肺火,偏泻肝火,木通偏泻小肠火,石膏偏泻胃火等。张氏又认为,用柴胡泻下焦之火,必佐以黄;用柴胡泻肝火,必佐以黄连,可见黄、黄连为引经药。又如太阳、小肠、膀胱经病,在上用羌活,在下用黄柏;阳明胃与大肠经病,在上用升麻、白芷,在下用石膏;太阴脾和厥阴肝经病用白芍引之,少阴心和肾经病用知母引之等,张氏强调遣药的专司。古人云:“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力寡而获效捷也”。临床在辨证的基础上,明白药性专司、制方专主之理,酌情加入引经药,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
、引药上行 《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著。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
、引药下行 《本经逢原》曰:“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从历代医家的推崇至现今的高校教材均明确提到牛膝的“引药下行”之功,故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著。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一味“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
、引药入病所 如桑枝引诸药达肩、臂、手指等,羌活引诸药达上肢,独活引诸药达下肢,少阳头痛专柴胡,巅顶头痛用藁本,太阴头痛选苍术,呕家圣药用生姜,疮家圣药用连翘,气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香附。通经下乳之要药: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食了乳常流。“血中气药”为川芎。 4、引火归元 金匮肾气丸中的肉桂即是一味引火归元之品,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
、引气归元 焦树德教授认为,砂仁可“引气归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反复发作,表现为肺肾气虚或虚多实少者,平时服用七味都气丸加砂仁,对改善肺肾功能、增强免疫机能、减少复发有显著疗效。
、引气上升 升麻、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引清气上升,使该方显益气升提之功。日本学者报道,去除升麻、柴胡该方只有补益气血之功,而不能益气升提、升举下陷之脏器。
、引血下行 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为君,即取其引血下行之功,以防“血之余气,并赶于上”之“气厥”。临床观察,该方删除牛膝而用于高血压病人,对眩晕一症的疗效大为逊色。
、引邪外达 柴胡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气从内达外,为医家临证所习用。
、引邪下行 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
一、有关文献记载的经整理可分为如下两类:一为按十二经记述,如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为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为羌活,手厥阴心包络经为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为连翘、柴胡,足厥阴肝经为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肝经为柴胡、青皮。二为按六经记述,如太阳经用羌活、防风、藁本,阳明经用升麻、葛根、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独活,厥阴经用细辛、川芎、青皮。 二、引经药的功用 关于引经药的功用,前贤有许多精辟论述,而就临床运用来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引药归经脉 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 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