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眩晕临证识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眩晕病诊疗中心 张怀亮 一、 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 经典文献是中医学的载体,要想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增强眩晕临床治疗效果,必须熟读经典,旁及百家,源流条晰,融会贯通。 《内经》论眩晕:“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 仲景则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伤寒…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 以上论述皆字字珠玑,句句金石,后世医家各出机杼,为我们治疗眩晕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治法方药。 要求—博学精思 唯博方能穷源极流而妙手应诊;唯精方能提要钩玄而洞彻要旨,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学习经典,由博返约,才能学会中医理论,学会中医思维。 二、辨治眩晕应首分真假 眩晕一病有真假之别。 现代医学认为 三、辨治眩晕应再辨急缓 四、重视眩晕病性 病性反映疾病的本质,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内经》云:“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眩晕的病机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兼夹,故临床上应抓疾病的主要矛盾,是寒重还是热重,是虚中夹实,还是实中带虚,兼顾次要矛盾。 五、重视眩晕病位 辨病位也是中医辨证的核心内容,中医也讲定位,如伤寒六经,温病之卫气营血,五脏六腑,皮肤(皮肤、肌肉)筋骨(关节)等。 眩晕的病位有脏腑之分,气血之异,若认为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症而定位在头,则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六、做好病性和病位的综合分析 病性为纲,病位属目,病性加病位综合分析则纲举目张。 疑难杂症常是由多病因、多病机、多病位所致。在辨证时,难以理清,如上实下虚,肝旺脾虚,胆热脾寒等。因此,病有外感内伤,证有寒热虚实,病位有内外上下,临证时应综合分析才是关键。 七、重视眩晕的阳性和阴性症状 眩晕患者虽然都以头目眩晕为主要表现,但其伴随症状是复杂多样的,要善于对纷繁的症状仔细分析,详加辨证,不但要重视眩晕的阳性症状,更要重视阴性症状。 眩晕一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若要准确辨别是何脏主病(即定位),则应重视具有定位性质的兼证,如患者兼有腰酸、胫软、耳鸣等,经云:“肾主骨生髓”、“诸髓者,皆属于脑”、“腰者肾之府”、“肾主耳……在窍为耳”,则可定病位于肾。 病位既已明确,则应进一步定性,即定肾之虚实寒热,阴阳盛衰,若加上心烦,盗汗,便干,舌红,苔少,弦滑数或细数,即可辨为肾精不足,阴虚火旺。 以上诸症皆为眩晕的“阳性症状”。 眩晕伴有胸闷、善太息,无口苦、口渴、口粘、目不赤、耳不鸣,舌不红、苔不腻、脉不滑数,此辨证为肝气郁滞,但后述症状具有定性的意义,因排除了肝火上扰、肝胆湿热,对证候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故属“阴性症状”。 九、紧抓疾病特征,勿受表象迷惑 某些自诉眩晕的患者症状颇多,使病者难以名状,此类患者多为假性眩晕,如伴见头眼痛、足踝酸、胃中苦(不适),小腹胀,左边热,右边凉,上背麻、腰臀木、心中烦、夜难寐,行走不稳,打颤颤。 枝蔓虽多,根茎则一。此病机并不复杂,或心脾两虚,或肝胆失调,或心胆气虚,或气机郁遏。理清证候,恰当选药,常达一药而诸症渐退之佳境。 故临证时不要被繁杂的症状所迷惑,当溯本求源,抓住病机,抛开现象看本质。若头痛、足痛并治,眉毛胡子共抓,自以为治疗全面(对症治疗),实为贻误病机,治法相干,药物相扰,很难取得佳效 。 十、重视眩晕辨证思维方式 作为医生,都有治好病的经验体会,遇到同类疾病,自以为得心应手,经验思维作祟,不深入分析每一个患者的病情,轻车熟路,照猫画虎,所看到的是疾病的共性,而缺乏的是对疾病个性的了解。如百病同方。 个体化思维 入细思维 灵活的思维 个体化思维 相同的疾病因个体体质的不同,在临床表现出个体化的差异;同一种证型,疾病轻重程度不一样,所用的药就不一样。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也反映了中医的个体化特征。 入细的思维 入细的思维贯穿了中医的整个治疗过程。西医以病为核心,中医以证为核心。由于证的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中医思维方式的细致性。临证不仅要考虑到病的诸多方面,还要考虑患病之人的诸多方面。在治疗用药上既要考虑药物的性味与作用,还要掌握组方原则与配伍技巧。 以眩晕为例,病人视物旋转,或自身不稳、恶心呕吐,为风痰上扰清窍,其痰是热痰、寒痰、燥痰、顽痰,风为共性,痰为个性,决定了治疗的差异性。同时根据中医的病理生理,痰为有形之邪,易阻滞气机而形成气郁,也会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 经过治疗病情减轻,迁延不愈,活动后加重,此与人体正气有关,因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扶正,或补气,或补血,或健脾,或滋肾。补什么,补到什么程度,要因人而异。 同是头晕,活动后加重,也有诸虚和阳旺之别,中医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