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本模板来源于网络,由无锡阿达游软件有限公司整理发布,免费分享给大家使用。 无锡阿达游软件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的APP应用网站,所有模板均经严格测试,保证100%下载,100%精彩! 更多精彩应用,敬请访问/ 使用时删除此备注即可。 配色方案修改: 配色方案在【格式】--【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编辑配色方案】下调整。 LOGO的添加: Logo添加修改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直接选择logo图片删除或修改。 字体格式的设置: 括标题和文本格式的设置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 泄泻的中医护理 曾传红 曾 传 红 概述 泄泻是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使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所致。又称“腹泻”、“下利”等。 以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溏或甚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可见于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或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病因病机 泄泻的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调以及脏腑虚弱而致。脾虚温盛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湿邪致病又有寒湿、热湿之分。 (1)感受外邪:六淫伤人,脾胃失调,皆能致泻,但其中以湿为主,而常兼挟寒、热、暑等病邪。脾恶湿喜燥,湿邪最易伤脾,故有“无湿不成泄”之说。 (2)饮食所伤:凡食之过饱,宿食内停,或恣食生冷,寒食交阻,过食肥厚,湿热内蕴,或误食不洁之物,伤及肠胃,运化失常,水谷停为湿滞,形成泄泻。 (3)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复因郁怒忧思,肝郁不达,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制,运化失司,而致泄泻。 (4)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胃主受钠,可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衰,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5)肾阳虚衰:久病及肾,或年老体弱,或肾阳不振,命门火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则水谷不化而成泄泻。 辨证分型 寒湿困脾证 肠道湿热证 食滞胃肠证 肝气郁滞证 脾气虚弱证 肾阳亏虚证 临床表现 1.寒湿困脾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畏寒恶风食少。舌苔白滑,脉濡缓。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2.肠道湿热证: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臭秽,肛门灼热,可伴有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临床表现 3.食滞肠胃证:腹满胀痛,大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纳呆,嗳腐吞酸。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4.肝气郁滞证:腹痛肠鸣泄泻,每因情志不畅而发,泻后痛缓。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临床表现 5.脾气虚弱证: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化湿 6.肾阳亏虚证: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舌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临证护理 病室宜安静,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以防交叉感染。注意卧床休息。 临证护理 1.寒湿困脾证:畏寒腹痛者注意保暖,可用热水袋敷腹部。腹痛明显者,遵医嘱配合艾灸治疗,如神阙隔姜灸,祛寒消痛止泻。 2.肠道湿热证:腹痛泄泻剧烈者,可按揉腹部和内关穴,并报告医师处理。肛门灼痛者遵医嘱用苍术、黄柏煎水坐浴,擦干后涂以黄连膏,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内关:仰掌,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 3.食滞肠胃证:①控制饮食或暂禁食。②对暴饮暴食,胃脘胀满严重者可用探吐法,吐出胃中停滞物,探吐动作宜轻柔。③饮服山楂水消食化积。④食滞胃脘胀满疼痛者,可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以和为胃消食止痛。 (中脘:肚脐和剑突的正中间是中脘穴 天枢:在神阙水平两侧两寸(两指宽)处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即用人工方法,通过工具的作用引起呕吐。目的在于吐出毒物、食滞等。常用的方法是以开水泡洗过的鹅毛或鸭毛轻扫咽部,引起呕吐。 4.肝气郁滞证:①对患者多加疏导,避免不良刺激。②腹痛泄泻明显时,可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肝俞、行间等,以疏肝健脾。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行间: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 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5.脾气虚弱证:①注意保暖,勿受凉,必要时采用腹部热敷法。②观察大便时间、粪便情况、伴发症状、诱发因素、与寒热饮食关系,以明确诊断。③出现受寒泄泻者可服用生姜加红糖水。也可针刺天枢、合谷、阳陵泉,调整胃肠功能,达到止泻目的。④亦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