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与20世纪30年代江苏复兴农村经济浅析.docVIP

陈果夫与20世纪30年代江苏复兴农村经济浅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果夫与20世纪30年代江苏复兴农村经济浅析

陈果夫与20世纪30年代江苏复兴农村经济探析 李国瑞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内容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面临严重的危机,1933年10月陈果夫主政江苏后,针对江苏农村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即着手进行各方面的改革,调剂农村金融,发展江苏省营银行;建设农业仓库,便于人们办理贷款、储押等业务;倡导合作化运动,将合作事业作为实现民生主义的重要基础,为挽救社会经济的衰颓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由于陈果夫作为一名国民党政府要员,其本身不免带有浓重的阶级性质与局限性,加之当时社会环境等因素使然,陈果夫所取得的成绩也犹如昙花一现,未能使江苏农村经济真正复兴起来。 关键词:陈果夫;复兴农村;农业仓库;合作社 作者简介:李国瑞,出生于1986年11月23日,民族汉,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09级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近现代政治与人物。 近代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日益深重,内外矛盾进一步尖锐激化。辛亥以来,袁世凯称帝失败,致使权力结构失衡,军阀混战,国内政治更趋腐败。加上外敌入侵,中国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农村经济大量破产,农业凋敝,民不聊生。20世纪30年代后,国民党政府也渐感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于1933年设立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着手进行农村调查,并在全国各省掀起了一股“改良农业生产,复兴农村经济”的热潮。陈果夫主政江苏后,在经济上将农村作为重点,正是当时这一背景使然。 一、发展江苏省营银行 1933年4月10日,陈果夫在中央纪念周上作了一篇题为《如何复兴农村》的报告,其中就指出:“现在农产品价格大概较几十年前增加三四倍之多,但农人生活仍非常之苦,农村日趋于破产之境,其原因乃在别种物价极贵,致农人之收益不够偿还其成本与劳力。一般人言救济农村,应由改良种子增加生产与成本,实则复兴农村之先决问题为:一是积极办理水利事业;二是规定农产品之最低价格,以维农人之成本;三是组织适合于农人需要之金融机关;四是奖励并扶助农人于农隙时作副业等项,如此方能挽救农村之破产。”[1] 江苏省营银行有两家,一为江苏银行,一为江苏农民银行。前者为发展工商业之省立银行,成立较早,后者为调剂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生产,负有特殊使命之银行,开设较迟。江苏银行系于民国开元时,继裕宁,裕苏两官钱局之收歇而成立,最初拨定资本为100万元,后以省库需款,曾挪借40万元,自1931年起陆续拨还,至1933年时,该行资本为80万元。江苏省农民银行成立于1927年后,当时仅有资金25万元,系孙传芳时代经征未完之2角亩捐,嗣后改征亩捐为农行基金,各县陆续报解,至1933年时,资本共为236万余元。[2] p57 1931年江淮发生大水,1933年又出现旱灾,致使农村凋敝,金银紧缩,而当时苏省两银行资本加起来才216万数千元,运用资力不过2000余万元,根本不足以发展工商业与调剂农村金融。鉴于这种情势,陈果夫曾强调:“夫金融为百业之主脑,金融呆滞,则市面萧条,金融活泼,则百业繁荣,且经济为政治之基础,社会经济困难,政治难言兴革。本省政府有鉴于斯,以复兴经济为奠定政治之首策,复以灵活金融为复兴经济之途径,乃决定发展省营银行为施政之纲领。”[3] p57 1933年10月陈果夫就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后,即着手复兴农村经济,大力发展苏省两银行。现将陈果夫主政三年(即1933年10月至1936年9月)以来两省营银行进展情况,分述如下: 首先,关于省营两银行总体进展情况。其一,将原由省营二银行办事扩充,除农行资金仍照原章督饬各县征解外,并增加江苏省行资本为200万元。三年前江苏原有总分支行处14处,今已增为41处。农民原有23处,今已增为75处,两共116处,达三年前之3倍以上;其二,三年前省境内设有省营银行之县,不过25县,今则江苏61县,或为农民,或为江苏,均莫不有银行之存在,且一县之间,设立乡镇办事处,有多至五六处者,银行设立地点,已超越县城界而深入乡镇;其三,三年前二省营银行分设之地,大半偏于江南,今则江北各县,乃至江北各县之乡镇,亦有分处设立;其四,三年前二行合计半年收付不过5万万元,今则已达20万万元,增加达三年前之四倍以上。以言资力,三年前不够2000万元,今已增为5800万元。[4] p57 其次,关于江苏省农民银行推进情况,主要是大力发展乡镇银行。乡镇银行的推设,与农村合作社的活动息息相关。在合作事业发展的乡镇,设立农业仓库,经营农产储押加工及运销事业,渐展而代理乡镇收付,进为代理处,再进为办事处,办理乡镇储蓄存放及汇兑等银行业务。乡镇银行设立的地点,也由起初的不出县城境界,现则普及乡镇,一县之内多者三四处。这一方面衔接农村合作社与农民银行之业务,另一方面使都市金融与农村金融,得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