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糯米酒及葡萄酒的制作资料.pptVIP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述 传统保健酒,从成分来讲,有“酒”、“醴”、“醪”之分。 “酒”主要含普通药材成分; “醴”除含普通药材成分外,尚有糖的成分; 而“醪”除含有糖成分外,尚有酿酒所产生的酒渣成分(即醪糟) 酒的选用 泡药酒大都采用度数不太高的白酒,酒的度数太高不利于水溶性成分的溶解。 一般选用50度或以上的饮用酒为佳,因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过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杀灭中草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条件下饮用。 浸酒药材的选用和处理方法 动物药宜除去内脏及污物,清水洗净(毒蛇应去头),用火炉或烤箱烘烤,使之散发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仅可除去水分,还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并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浓度。还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饮用起来也有香醇的感受。 植物药应最大程度地除去药材中的杂质、污泥。浸酒的药材应较为干燥,才能保证药酒的效能。 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矿物药,如含汞、砷、铬、铅等的矿物药均不应用来浸酒。 酒具 泡药酒时不宜用塑料制品,其有害成分易溶于酒中,最好是用玻璃瓶或陶瓷器具。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属容器,以免金属中逸出有毒物质或产生毒性化学反应。 药酒的制作 1.冷浸法:把药材桉量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白酒中,经常振摇,储存一个时期即可饮用。 浸泡期间从开始的第1周算起,要每日晃动或搅拌1次,待1周以后可改为每周振动或搅拌1次,一般认为,晃动或搅拌的次数愈频,其浸出的药酒效果则愈好。浸泡时间一般以30天为好,若以1个月为准或浸泡更长时间,效果会更好。浸泡好以后即可过滤饮用。所剩药渣仍可再加原泡酒量的一半进行再次浸泡,以充分发挥被浸泡药材的药用效果。在饮用时,若因药酒辛辣味和药味太浓,可适量加入冰糖与蜂蜜用以矫味。如果不能饮用白酒,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用低度米酒、葡萄酒或其它果酒作为基酒进行浸泡。 2.热浸法(煮酒法):先以药材和酒同煎一定时间,然后再放冷,贮存。这是一种较古老的制作药酒、食用酒的方法,早在汉代就有青梅煮酒的传说。这种方法既能加速浸取速度,又能使一些成分容易浸出。煮酒时要注意防火安全,可采用隔水煮炖的间接加热方法,即把药料和酒先放在小铝锅、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后再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锅里煮炖。这样既不会因温度过高损失酒的成分,也比较安全。 3.药米同酿法:把药料细粉或药汁与米同煮后,再加酒曲,经过发酵制成含糖分较高的醴或醪。 服用药酒时应注意 ①药酒只适用于寒性、虚性疾患,且平日有饮酒习惯者, 否则只可酌少量饮服。 ②一般每次服:小酒盅(约15~30毫升),每日2~3次, 不可过量服用。 ③药酒宜饭前服用。因为饭前胃、肠中内容物较少,药物 能借助酒的辛散走窜之性迅速为人体吸收,较快发挥作用。 ④高血压、肝脏病、心脏病及小儿、孕妇,以及对酒精有 过敏的人不宜服用。 ⑤药酒久置可有部分沉淀物,系鞣质、粘液质等无效成分。 药酒使用注意事项 1.不宜与水合氯醛合用 乙醇能与其生成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严重者 可致死。 2.不宜与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拮嗪、吩噻嗪 等酚噻嗪类西药合用 这些西药抑制乙醇代谢,使其分解缓慢,并与 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相加抑制作用,产生恶 心呕吐、头痛、颜面潮红等副作用。 3.不宜与优降宁、呋喃唑酮、苯乙肼、异烟肼、 灰黄霉素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 4.不宜与酶制剂同用 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胃蛋白酶、胰蛋白 酶制剂失效。 5.不宜与苯妥英钠、戊巴比妥、安乃近等中枢 抑制剂,新抗凝、双香豆素、苄丙酮香豆素等 抗凝药及降糖灵同用 因乙醇使肝脏药酶活性升高,加快这些药物的 代谢分解,使药效降低。 6.不宜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用 这类药物有丙咪嗪、去甲丙咪嗪、阿密替林、 多虑平等。乙醇的肝药酶诱导作用使药物代谢 产物增加,不良反应加重。 7.不宜与降糖药同用 乙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降糖作用, 使病人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和不可逆性神 经系统病变。 8.不宜与中枢抑制药、成瘾性镇静药及部分抗 组织胺药同用 乙醇能增加药物的镇静作用,加深中枢 抑制而导致死亡。 9.不宜与呋喃类抗菌药合用 能加重后者对神经中枢的毒性。 10.不宜与胍乙啶、苄甲胍、戊双吡铵等降压药 及利尿酸,噻嗪类利尿药同用乙醇能使血 管扩张,与这些药同用会加重体位性低血压。 11.不宜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抗风湿药及硝 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同用 乙醇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于,与这些药物合用会 增强胃肠道的刺激性,严重者导致出血。 12.不宜与洋地黄类强心甙合用 乙醇会降低血钾液度,使机体对洋地黄类药物 的敏感性增强,导致中毒。 13.不宜与二线抗结核药环丝酸同服 乙醇可加剧环丝氨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 毒性,出现头痛、眩晕、嗜睡、精神病 状态、视觉障碍、轻瘫、踝部阵挛,并 易引起癫痫发作。 14.不宜与抗菌药利福平及抗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