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感恩教育(徐建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诵读经典 感恩教育(徐建国)

诵读经典《弟子规》 内化感恩教育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小学 徐建国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产生的主动寻求回报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人性高贵之所在。通过感恩心理,我们可以从自我中心主义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主动无私地帮助别人,进而产生恩恩相报的连锁反应。感恩是一个人情感品质健全的表现,不懂得感恩就永远摆脱不了孤寂、紧张、焦虑和冲突,就永远不会拥有价值感,永远游离于宇宙,因此,不懂得感恩是做人最大的失败。从目前的教育现状出发,急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里得到过多关爱,往往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主义的性格,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不考虑家里的困难。很多学生明明知道靠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上学,却对父母没有一丝感激;明明是贫困生,接受了热心人的帮助后,却想把受助记录抹掉…… “感恩缺失”背后隐藏的是教育问题。首先,缘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我国大多数父母习惯于包办孩子应为长辈所负的责任,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差的孩子。其次,父母教育这一环脱节后,学校教育也没能及时跟上。在服务于学科教学并且以分数为本位的背景下,很多教育工作者无暇顾及孩子感恩品质的培养。怎样才算感谢父母、感谢国家和感谢社会,我们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操作策略,这使情感教育上的漏洞更大,大部分学生处于情感荒漠化地带。因此,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让受教育者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体验理解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并把报答别人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念,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更有实效的进行感恩教育,经典《弟子规》为学生的感恩教育架起了一座内化融合的桥梁。我校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快一年了,在与学生共读《弟子规》的过程中,《弟子规》中的字字句句无不渗透着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这种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关注正式我们今天学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弟子规》中内化感恩教育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弟子规》第一条“入则孝”熔铸了感恩教育的精髓。“入则孝”有六层意思,讲的都是在家里与父母相处时的角色规范。分别是: 1. 听父母话,接受教诲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种教育与我们现在所强调的主体教育并不矛盾。顺承父母并非不要主体性,表现的主要是对父母的尊重和礼貌,在家里尊重父母、对父母有礼貌的孩子在外面才能尊重别人。 2. 照顾父母起居,让父母安心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侍奉父母要体贴用心,要养成向父母请安、问好、报平安的习惯,居所、工作要稳定,以免父母忧虑不安。 3. 不任性,不藏私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遇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绝不能对父母这样亲近的人私藏物品,惹父母伤心。 4. 满足父母心愿,不讲条件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要帮助父母实现愿望,解除忧患,要对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负责 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做伤风败俗的事情牵连父母,即使与父母的缘分不好,也要敞开宽广的胸怀孝敬他们。 5. 父母有错误时,用委婉的方式规劝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委婉地劝导改过向善,把握好时机,即使挨打,也无怨悔。 6. 精心侍候病中父母,办丧事要心存哀戚、合乎礼节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从时代背景论,守孝三年已不现实;“居处变,酒肉绝”也似过于刻板。但是这段话蕴藏的精神价值并没有过时,它强调的是人应有对过世父母的情感上的回报,其意义并不在于恪守形式、不食酒肉,而是强调要有感恩之心。今天这样的教育少了,于是就出现了空巢老人的悲哀,连路都走不动了,孩子却在国外谋求发展! 孩子的情感品质并没有随着知识的增长、地位的提高而提升。 由此可见, 《弟子规》是非常重视感恩教育的。如何进行内化我认为它给予我们两点思考: 第一,感恩教育必须结合家庭生活实践。因为情感教育主要是实践问题,是感性大于理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广泛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情感感受,强化爱父母、爱家庭的信念。感恩教育实践的主要舞台不在学校,而在家庭和社会。因此,要把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还给孩子,并给学生以具体细节的诱导,这是当前学校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如用看似琐碎的小事, 唤起学生的感恩情结: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给父母写一封信、对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只有从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才能在其心里播下

文档评论(0)

bh10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