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合同段交叉说明(已加桥梁)程序.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篇 路线交叉 说  明 1.概述 1.1 设置概况及互通立交型式 阳春南互通位于阳江市岗美镇,阳春市以南,被交路为省道S277(一级)。该互通的设置主要解决省道路S277线、阳春市向南的交通流向问题。该互通采用B型单喇叭型式,与主线的交叉桩号为Y48+923.381,本互通A8标段设计的起终点桩号K47+300至YK50+000,总里程长度为2.7公里,主线上跨匝道,互通范围内,主线位于分离式路基上。 1.2 被交路状况 省道S277为一级公路,路基宽度为23米,双向四车道,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1.3交通量 该互通立交预测远景交通量不大,主要转向交通量分布在阳江港与S277方向。2034年本项目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如图1所示(注:图中交通量为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 图1 2034年本项目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 1.4 互通区地形、地质条件 互通区属丘陵及丘间谷地地貌区。地面高程20.0~50.0m之间。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地质调绘,路线所经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华南褶皱系西南部,云开隆起区东南缘,本互通范围内无断裂构造通过,地层岩性主要为燕山期(γ5)花岗岩。 主要岩层岩性描述如下: 区域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填筑土(Qme)、冲洪积层(Qal+pl)、坡积层(Qdl)、残积层(Qel)和燕山期(γ5)花岗岩。 A、第四系覆盖层 ①填筑土(Qme):揭露层厚2.00~2.95m,褐黄色,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和砂组成,含少量腐殖质。 ②3粉质黏土(Qal+pl):揭露层厚约2.00m,褐灰色,砖红色,可塑,含少量碎石,顶部0.2m含植物根系,含20-25%中细砂。 ③2粉质黏土(Qdl):揭露层厚约1.60m,黄色,可塑,含少量砂。 ④2粉质黏土(Qel):揭露层厚约6.80~19.00m,桥址区大部分地段有分布。灰白色、褐红色、灰褐色,可~硬塑,含少量砂粒。 B、基岩及基岩风化层 桥址区基岩为燕山期(γ5)花岗岩,根据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岩石的风化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微风化三层。 全风化花岗岩(γ5):揭露层厚约2.80~12.50m,桥址区均有分布。浅黄色,褐黄色,呈坚硬土状,泡水易软化。 强风化花岗岩(γ5):揭露层厚约1.30~5.10m,桥址区均有分布。灰褐色、褐黄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 微风化花岗岩(γ5):揭露层厚约7.20~9.10m,桥址区大部分地段有分布。灰白色、黄褐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块状。 1.5 收费制式及收费站的设置 互通立交单独设置上下高速公路的匝道收费站。本互通近期设置三进四出A匝道收费广场一处(远期按四进五出设置),收费广场长90m,两侧分别设置60m和45m渐变段,收费站中心桩号为AK0+160,收费广场已经按四进五用地进行征地及路基设计。 2.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批复意见》:同意阳春南立交采用B型单喇叭型立交,下一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匝道布设,改善匝道平纵面指标。 执行情况:根据批复,施工图阳春南互通式立交采用B型单喇叭方案,施工图阶段对互通的平纵面组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使之符合交通流方向,更利于行车安全;主要优化如下: 2.1对A匝道平面线形进行了优化,改善了A匝道的行车条件。 2.2根据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结合E匝道平面线形对该匝道纵坡进行了优化,将该匝道纵坡适当放缓,以改善其行车条件。 3.采用的规范及技术指标 3.1采用规范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文)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1-2006)3.5米 农用汽车通道 不小于4.0×3.2米 拖拉机通道 不小于4.0×2.7米 人行通道 不小于4.0×2.2米 4.设计说明 4.1工程规模 阳春南互通式立交主线设计长2700米(主线右线),匝道设计总长2492.64米,连接线设计长700米。交叉方式为主线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