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美术欣赏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作品赏析(图文并茂,社会背景关系,创作者及特色
秦汉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朝是凭借武力征伐而建立起来的统一帝国。崇尚力量,崇尚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孕育出了伟大的雕塑杰作。
中国传统雕塑与其他艺术样式相比较,作品实物,尤其是中古以前的作品实物存留数量较多,然而有关的理论资料却极为稀少,缺乏自觉的理论总结。尽管如此,中国传统雕塑仍然在漫漫的历史长路上树立了一座又一座巍峨的艺术丰碑。秦汉艺术显出了伟大的气魄,是一种胸怀之大,力量之大,气魄之大,趣味之大。汉人贾谊形容秦的抱负: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秦汉艺术的这种大气魄,来源于和勃发于一种文化的新现状和新结构之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新统一的现实力量二、与前所未有的巨大现实力量共生的是一种容纳万有的想象心灵三、汉代宇宙观的核心主要艺术特点是: 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秦汉兵马俑艺术风格的比较汉代的兵马俑与秦代相比,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秦代兵马俑体型高大,而汉俑体型较小。在服饰方面,秦俑多着战袍铠甲,汉俑多着袍服。在形象塑造上,秦俑重写实,汉俑则以写实为主,却带有某些写意风格,在某些细节上处理草率,不像秦俑那么细腻。在技法上,秦俑塑绘衣饰,汉俑描画衣饰。此外汉马的形象与秦马相比,胸部凸出,尾部上翘 秦马俑尾部下垂 ,静中欲动的感觉比秦马更加强烈,制作上较粗糙。
始皇兵马俑为秦朝始皇帝嬴政,拟为自己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掌管兵权而建造的陵墓中以真人的尺寸和模样烧制的士兵俑,分步兵营,骑兵营等,遗址现在陕西西安。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
兵马俑
[1]
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 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拥有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
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秦代的金属加工技术有了辉煌的成就,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集中体现出来。秦陵铜车马共有三千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二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分别为1.12和2.3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 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秦陵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
车马配合自然默契形态逼真,生动形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