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一名普通电力职工的成长历程。.docVIP

我的父亲--一名普通电力职工的成长历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父亲--一名普通电力职工的成长历程。

我的父亲--一名普通电力职工的成长历程。 我的父亲龚殿仁 2014年春节在家闲着没事,偶然翻到了我在当年父亲生病期间的随手日记,已经过去20多年,感慨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的打开家用电脑,花费了好几天时间,一键一键敲出如下文字。 父亲生于上世纪20年代,逝于70年代末,是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的老干部。父亲出生于苏北盐阜地区一个经济状况尚可的农民家庭,家里有兄弟三个,他排行老二,还有两个姐姐。祖父俭朴而严厉,祖母慈祥,是旧时典型的农家妇女,可惜因病早逝。弟兄三人都读了书,我父亲读的书最少,只读了4年私塾,放学回家也会帮家里做点家务、农活如割猪草等。1941年,也就是父亲17岁时,有一队新四军经过家乡,他扔下猪草篓子就跟随部队走了。父亲当时倒也并不是出于什么觉悟,也不是家里缺吃少穿,只是觉得家庭缺乏温暖。祖父太严厉,但他老人家已经意识到共产党的强大,也因此先后促使大伯和三叔都离开了家庭,参加了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到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伯和三叔也先后离休。 1943年,在苏北某镇,父亲所在部队与日军交战,打了三天三夜,双方伤亡都很大。祖父听人家说父亲阵亡了,仗一打完就到镇区周围寻找父亲的遗体,找了一整天也没找着。当然,父亲的阵亡只是谣传。 父亲虽然只读了4年私塾,但在当时的部队也算是小知识分子了。1941年入伍后曾任班长、排长。1946年后,在部队军工厂任指导员、厂长;1950年转地方,历任区委宣传科长,县保险公司副经理、银行行长;1955年任地区专员公署统计科副科长;1957年,响应上级号召,主动要求回到家乡所在区任区委书记;“文革”前曾任过几个公社的公社书记、县委农工部部长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也无例外的挨了群众的批斗,然后进入“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记得那年春节,母亲让我送点点心给父亲,父亲和他的同伴们席地而坐,见到我送来点心,他随即一人一小块地分给了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们,我见他们吃得非常香,回来告诉母亲,母亲只是流泪。后来还听父亲说过,在干校时,有一次一个造反派小头头让他抬砖头,两百多斤重一摞,他们当时都是四十好几的人了,又长期不干体力活,根本是抬不动的,但是又不能违抗,怎么办呢?父亲一眼看到一根不太粗的竹杠,很快有了主意,他拿起那根竹杠,向同伴使一个眼色,两人同时一用力,只听杠子啪地一声!他二人随即垂手立在一旁,众人见此情形同声指责那个小头头,父亲这才得以过关。文革后期离开干校后,他又曾到农村大队任了一段时间的大队书记。 父亲于1953年在县保险公司任副经理时第一次工资定级为行政18级,每月工资一下子拿到80多元,当时就觉得钱太多,因为在那之前,干部的待遇都是“供给制”和“包干制”,每月也就是十几块钱的样子。 父亲为人看似随和,实际很耿直。在农村大队,遇到困难社员,常常从口袋里掏点钱给人家。我们兄妹5人,还有一位长期照看我们的“大外婆”,一家8口人,基本上只靠我母亲40元的工资,父亲的工资除了他用于抽烟,其他多数都接济了农村那些困难户。但是,他一辈子与他的上级很少沟通,这也许与他职位越干越低不无关系。 1975年,父亲被调至故里公社任副书记。当时的乡镇企业很少,于是他着手筹建砖瓦厂,直到1976年才大体凑够资金,于1977年春,砖窑炉终于可以点火了。点火之前,建窑师父和乡亲们都建议花费200多元买点猪头之类的贡品找民间专门人士先祭奠一下,可父亲考虑再三,觉得这笔钱花费的可惜,便决定由他亲自点火。尽管大家再三阻拦,认为点火会对当事人不利,可他还是执意划着了一根火材,先点燃了自己的香烟,然后引燃了砖窑炉的引火材料,不一会,砖窑的大烟囱冒出缕缕蓝烟,点火一次成功,父亲和大家都很高兴! 1979年的春节期间,父亲感觉胃口不好,老是没有饿的感觉,但他仍是起早贪黑地正常工作。直到3月初,我从县城回家,一见父亲,就感觉他的面容既黄又瘦,可惜仍未引起我们重视,真是过惯了太平的日子。又隔了几天,土中医华章发觉父亲巩膜发黄,即断定是急性黄胆肝炎。听说父亲患上了肝炎,全家人都很吃惊,可有谁知道更大的灾难正在降临! 土中医华章讲此病恢复需服30-40剂中药。我们都觉得父亲患上了慢性肝炎,从此身体也就垮了,全家人都很难过。公社医院的院长来看了父亲的病情,也认为是肝炎,推荐医院的田医生来诊治。之后一连服了田医生14剂中药,未见好转。县卫生局刘局长来看望父亲,建议到大点的医院查查,父亲不以为然。他考虑外出既不方便也多花钱,觉得自己的病在家可以治好。公社王书记多次催促他到外地查一查,他也未能听进。家人一贯是服从他的主张,也就没有过多的劝告他。直到3月25日王书记亲自找好了船,让公社秘书强行将父亲送到了县城的部队医院,住进了传染科病房。医院不让家人照料,我们看父亲一人留在病房,离开时心里都非常难受。县医院一开始对父亲的年龄

文档评论(0)

feng1964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