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6悬架系统
第一章 前言
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身与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主要起缓冲、减振、导向、传力的作用。
1、悬架的构成
(1)弹性元件: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缓和不平路面,紧急制动,加速和转弯引起的冲击和车身位置的变化。
(2)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用来使车轮按一定运动轨迹相对车身运动,同时起传递力和力矩的作用。
(3)减振器:减振器用来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
(4)横向稳定杆:提高侧倾刚度,使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以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2、悬架系统的分类
根据导向装置,悬架系统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2.1独立悬架: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弹性地连接,当一侧车轮受到冲击时,其运动不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因独立悬架允许车轮有较大的跳动空间,这样便于选装较软的弹性元件,使平顺性得到改善,同时独立悬架簧载质量小,可提高汽车车轮的附着性能。独立悬架按车轮运动形式可分为如下3种:
(1)车轮在汽车横向平面内摆动的悬架(横臂式独立悬架,分为单横臂式和双横臂式)。
(2)车轮在汽车纵向平面内摆动的悬架(纵臂式独立悬架,分为单纵臂式和双纵臂式)。
(3)车轮沿主销移动的悬架(如滑柱连杆式悬架,分为烛式悬架和麦弗逊式悬架)。
2.2非独立悬架:特点是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元件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上。非独立悬架由于簧载质量大,所以汽车平顺性较差。
第二章 M6轿车前悬架
1、M6前悬架系统
1.1 M6前悬架系统构成特点
M6轿车的前悬架系统采用A形高支点双横臂独立悬架,其不同于传统机构之处在于下控制臂为双铰点结构。该系统的连杆布置实现了车轮中心到主销轴线偏置距变小,减小了绕主销轴线的惯性力矩,能够实现精确的车轮定位确保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系统构成见结构示意图。
1.2前悬架结构示意图
1上控制臂 4连接支座 7后下控制臂
2稳定杆拉杆 5减振器与螺旋弹簧 8前下控制臂 3稳定杆 6转向节 9副车架
2、 M6前悬架的设计特点
2.1主销的布置设计
主销轴线的布置角度是车轮定位最重要的参数之一,M6轿车主销的布置设计与传统的滑柱式悬架不同,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1主销轴线 2主销轴内倾角 3主销偏置距 4主销轴到轮心偏置距 5车轮中心 6虚拟铰点 7 A形高支点双横臂前悬架 8滑柱式前悬架 9后视图
10俯视图 11前进方向
对于滑柱式前悬架,车轮围绕着自A点到B点连线的主销轴线旋转。而对于A形高支点双横臂前悬架(下控制臂为双臂双铰点)。主销轴线的确定:因其下控制臂为双臂双铰点(见俯视图),车轮在下控制臂平面转动瞬心为两下控制臂轴线延长线的交点D,因此连接C、D两点即可得到主销轴线。D点是虚拟的铰点。主销轴线与地面的交点E到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线交点W的距离为主销偏置距。
2.2 M6轿车A形高支点双横臂前悬架的结构特点
相对于滑柱式前悬架来说,这种A形高支点双横臂前悬架具有明显的优点:
(1)由于主销轴线到轮心偏置距小,使得绕主销的惯性力矩减小。进而减小了转向力以及造成制动时转向力的急聚变化的不良作用。有利于在不同的路面条件下平顺转向,并可减小路面的凸凹波动引起的转向力矩变化的影响。
(2)优化主销的偏置距,可以实现负值。使得转向轻便容易控制。此外,车轮制动作用产生的前束力矩,抵消了由路面条件不同或左右车轮制动力的差别造成的跑偏力矩,改善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3)优化上下控制臂长度比例,可精确控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
(4)在下控制臂与转向节铰点采用小摩擦球头,改善转向响应特性及平顺性。
(5)在下控制臂与副车架的铰点采用橡胶充油衬套,减振降噪。
2.3 前减振器与弹簧
采用分立式减振器支座,支座上带有能承受螺旋弹簧反作用力的连接板及独立运动的活塞杆连接件。此结构在改换车道转向时能增大阻尼力并改善转向。同时,还可以减小活塞杆在低速运动范围内的阻尼力,从而改善乘坐的舒适性。
具体结构可参见如下示意图:
1前减振器与螺旋弹簧 5缓冲块
2剖面图 6活塞杆
3分立式减振器支座 7回弹弹簧
4螺旋弹簧
2.4 前副车架
前副车架采用框架型封闭结构,因而提高了刚度。副车架的骨架采用高强度钢管液压成型工艺制成,因而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改善了强度。为减少悬架系统对车体造成的振动及噪声传递,在副车架与车体的四个连接点处使用橡胶悬置。副车架悬置衬套具有最佳化的弹性特性,每个衬套为两体结构,该结构即具有保证操纵稳定性必所需的刚性,同时又具有实现乘坐舒适性所必需的柔软性。结构示意图如下:
1前副车架总成 5副车架左前/右前悬置衬套
2两体结构的副车架悬置衬套 6副车架左后悬置衬套
3前进方向 7副车架右后悬置衬套
4副车架悬置衬套剖面图 8长圆形孔
3、前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装配式多层混凝土墙板建筑技术规程》.pdf VIP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指导规程.docx VIP
- 监狱电网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2025年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鼎捷ERP全套操作参考手册.doc VIP
- 牛津译林六上Unit 3 Holiday fun Cartoon time课件.ppt VIP
- 「备战2024高考语文」重点古诗文篇目默写复习:《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精选.docx VIP
- 2025年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默写版 .pdf VIP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pdf VIP
- 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