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葆富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血证13例讲解.docVIP

李葆富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血证13例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证治疗 中医血证是指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病证,包括脑出血、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皮下出血、外伤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眼底出血等。血来源于水谷精微,入心化赤为血,生于心、统于脾、藏于肝,在气的统帅下循经而行,外养四肢百骸,内注五脏六腑,周流不息,供养全身。因此,血的生化、储藏、运行中的任何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形成疾患 案例一:脑内囊出血(出血性中风) 白某某 男 41岁 初诊:1998年6月10日 家属代诉:晨起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继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呼吸气粗,喉中痰鸣,左侧肢体瘫痪,当地二级西医院头部核磁检查诊断为脑内囊出血。血压190/110mmHg。烦急不安,双拳紧握,大便数日未解。舌红,苔黄厚糙,脉弦滑数。 辩证:肝阳爆张、痰热内阻、腑气不通 治法:镇肝潜阳、清热化痰、通腑开窍 方药:羚羊角丝3g 钩藤15g 桑 叶15g 杭菊花12g 生地黄30g 茯神15g 川贝母10g 瓜 蒌30g 白 芍15g 竹茹15g 半 夏10g 丹 皮10g 安宫牛黄丸2丸,分次水化鼻饲 生大黄15g泡水鼻饲 上方服三剂,大便通畅,神志清醒,可以讲话,血压150/90mmHg。原方出入治疗月余,可以下地活动,诸症消除,疾病痊愈。 [按语]中风病临床见症不一,变化多端而速疾,与“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命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生突然,起病急骤,“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 故称之为“卒中”。临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早在二千年前,《黄帝内经》即认识到感受外邪、烦劳暴怒可以诱发本病。如《灵抠·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这些论述验之于临床,基本是正确的。本例治疗以羚羊钩藤汤加瓜蒌、半夏、丹皮凉肝熄风、清热化痰;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案例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中风) 李某某 男 73岁 初诊:1975年5月5日 患者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继而昏迷3天,不省人事,头项强硬,烦急不安,昼轻夜重,血压160/100mmHg。舌暗唇紫,脉弦硬而数。当地二级西医院住院治疗,腰穿检查脑脊液呈红色,内科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请余会诊。 辩证:瘀血内阻、外溢脑络、肝阳上亢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生新、镇肝潜阳 方药:当 归10g 生地黄15g 丹 皮10g 赤芍10g 川 芎10g 柴 胡10g 川牛膝10g 桔梗10g 红 花10g 桃 仁10g 枳 壳10g 竹茹10g 生石决明30g 珍珠母30g 羚羊角丝3g 上方服三剂,头痛、呕吐止,神志清楚,血压140/90mmHg。原方出入治疗十剂,可以下地活动,诸症消失。 [按语]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夫血犹水也,水由地中行,百川皆理,则无壅决之虞。血之周流于人身荣、经、府、俞,外不为四气所伤,内不为七情所郁,自然顺适。万一微爽节宣,必致壅闭,故血不得循经流注,荣养百脉,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诸证生焉。” 案例三:尿血(血淋) 张某某 女 78岁 初诊:2005年11月14日 小腹疼痛、尿血、尿道灼热、尿频尿痛一周,腰痛,舌红苔白,脉滑数。查尿常规:尿蛋白(2+),红细胞(3+),尿微量白蛋白100mg/L。 辩证:湿热蕴于下焦、损伤血络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冬葵子15g 滑 石15g 瞿 麦15g 通 草6 g 当 归10g 川牛膝10g 鱼腥草15g 白花蛇舌草15g 益母草15g 车前草15g 茜 草10g 生地黄12g 白茅根30g 党 参15g 上方服五剂,尿血止,诸症消失,继服五剂巩固疗效。 [按语] 血淋系“五淋”之一,属淋证范畴淋证以尿血或尿中夹血为主要症候者。《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尿血,谓之血淋。”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指出“大抵小便出血……痛者谓之淋,不痛者谓之溺血”而将尿血与血淋作了进一步的区分。《医宗必读·淋证》血淋分为血热、血冷、血虚、血瘀诸种。血热者,尿出灼热刺痛,血色鲜红,脉有力,治宜凉血清热。 案例四:尿血 秦某某 女 34岁 初诊:2006年11月24日 诊断系膜增生性肾病一年半,长期尿血,腰痛,疲乏,失眠,畏寒,面色晦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滑。血压:12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