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城市防灾工程.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城市防灾工程

对城市影响最大和发生较为频繁的,城市主要灾害有四种: 地震、洪涝、火灾和战争 一、城市抗震 我国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交汇部位,构造复杂,历史上就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我国有32.5%的国土面积和45%的大城市位于7度和7度以上地震设防区内,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兰州、昆明等重要大城市甚至位于8度设防区内。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地震活动又趋频繁,河北、云南、新疆、西藏和东海、黄海海域等地发生地震,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即将到来。 城市抗震 烈度 :按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的程度进行分级 。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 ,以6度地震烈度作为城市设防的分界; 震级 :按震源放出的能量来划分地震的等级 。地震都未超过9级 。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城市抗震对策 建、构筑物的抗震处理原则 震前预报 城市布局的避震减灾措施 城市布局的避震减灾措施 1 在城市发展用地选址时,尽量避开断裂带、溶洞区、液化土区等地质不良地带,以及会扩大地震影响的山丘地形。 2 进行建筑群规划时,应考虑保留必要的空间和建筑间距,使建筑物一旦震时倒塌,不致影响或阻塞人员疏散通道,并便于人员有紧急疏散的安全空间和场所。 3 城市布局保证一些道路有足够的宽度,使之在灾时仍能保持通畅,满足救灾与疏散的需要。同时,应充分利用城市绿地、广场,作为震时临时疏散场所。 城市抗震设施规划 (一)疏散通道规划 1 城市内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一般为城市主干道,通向市内疏散场地和郊外旷地,或通向长途交通设施。 2 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至少应有两条以上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路,其间距应大于20km。 3 城市的出入口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中小城市不少于4个。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少于8个。与城市出入口相连接的城市主干道两侧应保障建筑一旦倒塌后不阻塞交通。 4 计算避震疏散通道的有效宽度时,道路两侧的建筑倒塌后瓦砾废墟影响可通过仿真分析确定。简化计算时,对于救灾主干道两侧建筑倒塌后的废墟的宽度可按照建筑高度的2/3计算,其他情况可按照1/2一2/3计算。 5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内外的避震疏散通道有效宽度不宜低于4m,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内外的避震疏散主通道有效宽度不宜低于7m。 (二)疏散场地规划 1.避震疏散场所面积 避震疏散场所的规模应符合以下标准: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用地不宜小于0. 1 hm2,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不宜小于1 hm2,中心避震疏散场所不宜小于50hm2 2.避震疏散场地服务半径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步行大约l0min之内可以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一3km,步行大约1h之内可以到达。 3.避震疏散场地规划要求 二、城市消防 (一)城市消防对策 合理布局城市重点防火设施 布局城市防火通道 重现城市旧区改造 合理布局消防设施 规范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 健全消防制度,普及消防知识 (二)城市消防标准 1.消防道路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必须考虑消防车道: (1)消防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 2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宜小于15mx15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 x 18m. 3 消防车道不宜与铁路正线平交。如必须平交,应设置备用车道,且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4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 建筑的消防车道设置标准 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多层建筑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2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