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转型.docVIP

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转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转型.doc

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转型   摘 要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辅导员职能的错位,导致部分辅导员工作实效性不强,实际沦为学生的“保姆”“保安”或“资源分配者”。这显然不符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符合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更不符合大学生发展的需要。辅导员工作职能的转型,思想政治教育从运动化向常态化的转型极其必要。   关键词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职能转型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29   Abstract Students counselors are required to play a vital par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But some did not do their job as a counselor in an appropriate manner by taking too much care of students daily life and doing too much on resource allocations. This goes against the demands of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team building of counselors and is also against the need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counselors job duties should narrow down and that the education on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be prioritized.   Key words students counsel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job duties   辅导员制度一直是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等工作。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多,最能把握学生的动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近卫军”。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颁布实施。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下简称《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从中不难看出这是党和国家对辅导员应然状态的一种期许。   然而,如今辅导员队伍的实然状态却与之相去甚远。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被事务性工作占去。一些辅导员同时带着四五个班级,学生各类信息的统计汇总、学生党团工作的组织、学生活动的展开等工作都要找到辅导员,学生请假、学生逃课、学生生病等事务更是都要辅导员来处理,而为学生展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减少了,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多元化,职责边界不清晰,使得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成为了工作的重心,客观上为辅导员成为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增添了一道障碍,于是沦为了学生的“保姆”和“保安”,成为“双保”型辅导员。这种辅导员工作的职能错位,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建设与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   1 实践中辅导员工作的职能错位   1.1 辅导员职能错位   2006年,《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聘任、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出现了新提法,即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然而,现实中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职能却出现了另一种状态,虽然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大部分辅导员同时带着数百名学生,时间多被学生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占去,工作较为辛苦。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和对学生的管控成了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在职能上显然偏离了本职工作的中心,将辅导员“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本位淹没在日常繁杂的各种事务性工作之中。工作目标不得不调整为局限于学生“不出事儿”、“不惹事儿”、“不给学校抹黑”等目标上,使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背离了原有的工作目标,出现了辅导员工作的职能错位。进而使得辅导员工作变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