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技术.docVIP

榆树市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树市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技术.doc

榆树市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榆树市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种子处理、育苗、大田准备、移栽、大田管理和机械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技术;吉林榆树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037-02   水稻简塑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技术是一项具有旱育壮秧,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水稻成熟度,增加水稻产量的技术,真正地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大力推广此项技术,必将提高榆树市、吉林省乃至全国水稻生产水平,具有明显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选择优良品种   为使产量超过10 t/hm2,选择品质优良、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宜当地栽培种植的品种,如发芽率、生命活力、纯度、净度分别超过90%、85%、98%、98%。   2 种子处理   选择晴天晒种2~3 d。为防治恶苗病等,播前用咪酰胺类农药消毒,保持夜温10 ℃以上,浸种5~7 d,每天搅拌1次,吸水饱和催芽,催芽最高不超过32 ℃,芽长不超过1.5 mm。   3 育苗   3.1 秧田选择   选择田面平整、背风向阳、土壤疏松、养分水平较高、无污染、无盐碱、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块育苗。简塑盘育苗秧本田比1∶(80~100)。   3.2 整地做床   苗床地要在上一年秋天翻好,整细耧平。第2年春天,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平铺2~3 cm厚之后压平。把江沙或土沙再平铺1 cm厚找平[1]。   3.3 配制床土   床土要在上一年秋天准备好,取土最好是山地腐殖土,未喷施除草药的旱田土亦可。第2年春天用4 mm眼筛子过一下,每3筐土掺加1筐隔年草炭混均,然后按苗床营养调理剂说明书要求的量拌入苗床营养调理剂,拌匀后转成堆闷8 h即可制成育苗营养土[2]。   3.4 机械播种   (1)采用水稻钵盘播种机播种,该机一次性完成钵盘装营养土、播种、覆土作业。   (2)播种量。机械播种钵盘每盘播芽种50~60 g。每钵正好为4~6粒。   (3)摆盘。播种后放于铺1层薄沙子的置床上,要做到整齐规整,盘底紧贴床面,盘与盘紧密相连,松紧合适,不变形。   (4)浇水。每盘浇水量约为0.5 kg。   3.5 秧田管理   (1)通风管理。为了适应机插需要以及水稻育壮秧的需要,一定要在水稻秧苗1叶1心时开始进行通风,刚开始在背风面小通风,以后随温度升高逐渐加大通风口,到秧苗3叶1心时大通风,4叶1心时掀棚炼苗,控制苗高16~18 cm,不超20 cm[3]。   (2)水分管理。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如缺水要补足。钵盘育苗出苗至1.5叶,床土发白,早晨叶尖无水珠时浇透水。   (3)追肥。插秧前2~3 d,根据秧苗长势、大小用20%纯N 5 g/m2,对水稀释100倍追肥,追后浇清水洗秧苗。   4 大田准备   选择排灌便利、单排单灌的地块作大田,格田以长方形为宜,每格面积约为0.1 hm2。田面高低差不超过2~3 cm。播前以旋耕耙地为主,水找平为辅,旋耕深度为12~15 cm,水耙达到寸水不露泥。整地质量要求泥烂适中、上糊下松[4-5]。   5 移栽   当叶龄4.5~5.5叶、苗高14~16 cm、白根14~16条、茎粗0.3 cm、第一叶鞘长小于2 cm、地上部百苗干重3.8~4.2 g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品种特征特性、移栽时间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抛苗500~550张/hm2(每张406个钵孔)。要求栽植深度一致,保穴率超过98%。   6 大田管理   6.1 科学施肥   养分水平中等的田块,有机质约2%,施农肥20~40 t/hm2,施纯N、P2O5、K2O分别为150、80~90、50~80 kg/hm2,三要素比例为2∶1∶1。注意施用硅肥,低洼冷浆地适当增施锌、钾肥。氮肥按底、蘖、穗、粒肥比例4∶3∶2∶1分期施用,全部的磷肥、70%的钾肥作底肥,其余30%的钾肥在穗肥期施用。   6.2 科学管水   推行节水栽培灌水模式:浅―湿(晒)―浅―间歇灌溉制度,以浅为主。黄熟前7~10 d断水。   6.3 病虫草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农艺措施、生物措施与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   (1)防病。在稻瘟病防治上,要定点观察,叶瘟达2级时进行防治,穗颈瘟要普遍防治,在始穗期喷1次药,长势繁茂田,在齐穗期再补喷1次药。可用40%富士一号、20%三环唑,药剂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分蘖末期,纹枯病丛发病率达3%~10%,孕穗期达10%~15%时进行防治,用井冈霉素1.5 kg/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