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血液循环-1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骨骼肌进行节律性舒缩活动→静脉回心血量↑ 骨骼肌持续收缩→静脉持续受压→静脉回心血量↓ 5.呼吸运动 1 对右心回心血量的影响:吸气→胸内压负值↑→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人右心房↑→右心回心血量↑(呼气时则相反) 2 对左心回心血量的影响:吸气→肺扩张→肺部血管的容积↑→由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左心回心血量↓(呼气时则相反) 第三节 第三节 五、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最根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第三节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路径 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 7个部分 1 迂回通路: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特点:真毛细血管交织成网,血流缓慢,加之管壁较薄,通透性好。这条通路是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为营养通路。 2 直捷通路: 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特点:只有少量物质交换,使一部分血流通过微循环快速返回心脏,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骨骼肌中较多。 3 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功能:血管壁较厚。多分布在皮肤、手掌、足底和耳廓,其口径变化与体温有关。此途径完全无物质交换功能,因此又称非营养通路。 第三节 3条路径 第二节 期前收缩 代偿性间歇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次节律兴奋传来之前,给予心肌一次额外的刺激,则可引发心肌一次提前的收缩。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态。这样的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当刺激频率升高时,可描记出平滑的收缩曲线,这样的收缩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引起完全强直收缩所需的最低刺激频率称临界融合频率。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二节 三、心电图 是心电活动由体表描记所得的电位变化曲线,反映心脏兴奋起源以及兴奋扩布于心房、心室的过程——与心脏的机械活动无直接的关系。 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有时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较小的 U波。 第二节 (一)导联 1.标准导联与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第二节 2.胸导联 第二节 反映左右两心房去极化过程。 正常P波历时0.08-0.11秒。 P波: (二)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第二节 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QRS坡群: QRS复合波所占的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的时间。 Q波——室间隔去极, R波——左右心室壁去极, S波——心室全部去极完毕。 第二节 是继QRS波群之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波,它反映心室兴奋后的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较去极化过程缓慢,故占用时间长。 T波: P-R间期: 若P-R间期显著延长,表明房室结或房室束传导阻滞,这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即代表从心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的时间。 第二节 Q-T间期: 指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至完全复极的时间。 其长短与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此间期越短。 第二节 ST段 指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正常心电图上ST段应与基线平齐。ST段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均已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 第二节 第二节 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收缩的关系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1. 主动脉、大动脉——弹性血管 2. 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3. 毛细血管——交换血管 4. 微静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5. 大静脉、主静脉——容量血管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节 二、血流量和血压形成 血流量 即容积速度,是血流线速度与血管截面积的乘积。 血压(BP) 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一些常规检查部位的动脉血压。血压的高低以KPa。 第三节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英国生理学家Stephen Hales(1677—1761)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人。 随着汞柱缓慢下降,听诊器中声音从无突然出现为收缩压;继续时,听诊器中声音由弱到强,突然变弱或消失时的刻度为舒张压。 第三节 (一)动脉血压 血液充盈血管——前提 心脏射血——必要条件 外周阻力——充分条件 动脉弹性缓冲——维持 1.动脉血压的形成 第三节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 俗称高压,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反映心缩力 舒张压 俗称低压. ——反映外周阻力 脉搏压 高压与低压的差值. ——反映动脉弹性 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1/3脉压 第三节 血压测量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报告.docx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pptx VIP
- 2024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件.ppt VIP
- 路面硬化项目图纸施工图.pdf VIP
- YS_T 582-2023《电池级碳酸锂》.pdf VIP
- DB3607_T 006-2022 设施芦笋富硒营养强化技术规程.docx VIP
- HJ 479-200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pdf VIP
- 6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ppt VIP
- 国际人才英语教程(中级)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ppt(完整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