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十一讲 诊断 诊断 诊,即诊察了解;断,即为分析判断。“诊断”就是察看、询问、检查病人,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和病情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是联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学科,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中医学通过运用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系统掌握疾病各种相关信息,以探求致病原因、病变部位、病势转归和病证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4种方法,称为四诊。 四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而知之谓之巧 四诊的临床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以望面色、舌诊、问诊、脉诊为要。四诊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在临床上必须综合运用,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病证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一般情况下,四诊取得的信息与疾病的本质应该是一致的。在特殊情况下,当疾病呈现的症状和征象所示有矛盾时,运用四诊合参的原则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临床上综合四诊信息以脉、舌、二便等变化为主,并结合病人体质以及病程长短等方面分析,则能纠正仅依靠某一诊法得出的错误诊断结论,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程度。 望 诊 . 望诊是对患者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 闻诊是从患者的语言、呼吸等声音以及排出物的气味以辨别内在病情。 问诊是通过对患者及其知情者的询问,从而得知患者平时的健康状态、发病原因、病情经过和患者的自觉症状等。 切诊是诊察病人的脉候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情况,以测知体内外的变化。 望诊是医师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以及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望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如《医宗金鉴》云:“医家造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得之者”,将望诊视为诊法之首。 中医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可了解内脏病变。《灵枢·本藏篇》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丹溪心法》也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在望诊的各项内容中,尤以面、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更为密切。面部气色、舌质舌苔反映内脏病变较为灵敏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色诊、舌诊两项独特的中医望诊方法。 第一部分 望神色形态 健康人的精神、色泽、形体、动态都有其正常的表现。一有反常,便是病态。对病人进行整体望诊,即观察全身的神、色、形、态的异常变化,可以了解疾病情况。 一、望神 望神,应重点观察病人的面目表情、精神意识、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尤应重视眼神的变化。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古人认为:“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所以望神应重点观察眼神。 通过望神,可以了解病人的精气盈亏、脏腑盛衰和病情轻重,在诊断疾病中有重要作用。 望神一般应注意观察和区分得神、少神、失神和假神四种情况。 1.得神 得神又叫“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正常表现;或虽病而正气未伤,精神未衰,属病轻。 得神的表现为面色荣润。两目灵活、精彩内含、表情自然、语言清晰、神志正常、呼吸调匀、肌肉不削、肢体活动自如、反应灵敏等。其中:面色荣润,表情、语言、神志、反应灵敏等属心气充足;呼吸调匀主肺气充足;肌肉不削、肢体活动自如属脾气充足;两目灵活、精彩内含,主肝肾精气充足。五脏精气充足则健康,或虽有病但预后良好。 2.少神 此为神气不足,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多表现为面色欠荣、目少光彩、精神不振、气短懒言、动作迟缓、倦怠嗜睡等。属于五脏精气不足之象,常为虚证。 神情淡漠 3.失神 失神是精亏、神衰、正气大伤的表现,标志脏腑功能衰败。属于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失神的表现为面无光泽、目光晦暗、瞳仁呆滞、表情淡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微弱或断续、肌肉消瘦、动作艰难、甚则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或卒倒而昏不知人、目闭口开、手撒、二便失禁等。其中,面无光泽、表情淡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为心之精气不足;呼吸微弱或断续为肺气虚衰;肌肉消瘦、动作艰难,为脾胃之气虚衰;两目晦暗、瞳仁呆滞,属肝肾精气衰败。至于神昏谵语、循衣摸床、口开手撒、二便失禁等,则为邪陷心包或精气已脱的危证。 (1)正虚失神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面色晦暗无华,目无光彩,眼球呆滞,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肉削著骨,动作艰难,或郑声神昏。? 临床意义:精气大伤,功能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余后不良。 (2)邪胜失神 临床表现: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循衣摸床,搓空理线;或壮热神昏,呼吸气粗,喉中痰鸣;或猝然昏倒,双手握固,牙关紧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件) 康佳不用除霜不串味也不风干食物的冰箱 BCD-610WD6EGL 上市指引.pptx
- (课件) 康佳十字对开冰箱BCD-405D4GL上市指引.pptx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料)《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docx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xtsj01.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xtsj02.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xtsj03.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xtsj04.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xtsj05.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xtsj06.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xtsj07.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