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治脾胃)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结业论文 “和法”治脾胃 继 承 人 白天春 指导老师 李建国 学科专业 中医内科 带教单位 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 完成日期 2013年10月 目录 【关键词】……………………………………………………....1 【摘要】………………………………………………………….1 【正文】………………………………………………………….1 【体会】…………………………………………………………..17 【参考文献】……………………………………………………..17 6【致谢】………………………………………………………….17 7【个人简历】…………………………………………………….18 “和法”治脾胃 作者:白天春 作者单位:榆中县马坡乡卫生院 【摘 要】 胃纳脾运,纳运互助。有纳才有运,有运才得以纳,无纳则无以为运,无运则不得纳也。纳运相辅相承,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关键词】 和法 脾胃病 应用 【正 文】 一 、 和态下中医脾胃运动观 中医学认为脾之与胃,同居中焦,脾者“为胃行其津液”而主运化,胃者“水谷之海”而主受纳,即“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性湿,胃性燥,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两者纳运互助,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合,相辅相成,共同行使对饮食物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纳运互助:纳,接受、容纳也。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运,运化也,即转运输送、消化吸收之意。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故曰脾主运化。饮食入胃后,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周身。正如《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水谷之精微,化生气血、津液,全赖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此即是《素问·厥论》所言“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机体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亦有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是脾主运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机体的水液,通过脾的运化,适时地转输至肺、肾,继之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尿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形成。 胃纳脾运,纳运互助。有纳才有运,有运才得以纳,无纳则无以为运,无运则不得纳也。纳运相辅相承,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升降相因:脾为阴土,其气主升,脾气上升靠脾阳的鼓动;胃为阳土,其气主降,胃气下降赖胃阴的濡润。黄元御谓曰:“脾为阴体而抱阳气,阳动则升,胃为阳体而含阴精,阴静则降。”又谓:“胃以弛阳而含阴气,有阴则降,脾以纯阴而含阳气,有阳则升。”升和降是脏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脾之升者,清也;胃之降者,浊也。脾升胃降是脾胃纳运功能的活动形式,形象地概括了机体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两者不可偏废,所以张锡纯说:“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脾升胃降,相互为用。脾气之升有赖于胃气之降,胃气之降亦依托于脾气之升,二者是密切相关,相因不失。唐容川言:“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藏腑。”脾性湿,为湿土;胃性燥,为燥土。脾湿胃燥,相反相成,燥湿相济,方能化生不己。尤在泾言:“土具冲和之德而为万物之本。冲和者,不冷不热,乃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土宜湿,使归于平也。” 脾性湿喜燥而防其湿胜,胃性燥喜润而防其过燥,各随其所喜而燥湿相济。脾湿能润胃燥,则胃之燥土润而不燥,润而不燥方能司受纳之职,行和降之令、传导之功,水谷之糟粕排出体外。胃燥能济脾湿,则脾之湿土湿而不胜,温而不寒,方能司运化之职,行升清之令,水谷精微上输心肺,灌溉百脉,营养全身。是如叶天士云:“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脾易湿,必赖胃阳以运之,故一阴一阳,互相表里,合冲和之德而为后天生化之源也。” 总之,在脾胃阴阳平衡调和的状态下,脾胃通过纳与运、升与降、燥与湿相反相成的作用,共同完成化生水谷精微,充养全身的功用。 二、 脾胃升降相因:升和降是脏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脾主升,胃主降。脾之升者,清也;胃之降者,浊也。脾升胃降是脾胃纳运功能的活动形式,形象地概括了机体消化系统的生理活动。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两者不可偏废,所以张锡纯说:“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脾升胃降,相互为用。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的发挥是脾胃二者协调配合作用的结果,脾之升清赖于胃之降浊,胃之降浊亦赖于脾之升清,二者关系密切,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