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及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及启示.doc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及启示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求在加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社会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通过进一步挖掘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在坚持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时代价值,从而为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马克思 市民社会 批判 社会治理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77   Marxs Civil Society Critique Theory and Enlightenment   HOU Tianxia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 730050)   Abstract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s eighth made it clear to innovat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leadership, government-led and actively encourag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 citizen demand. In particular, to promote a new stage in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s and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background, by further digging Marxist critical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in upholding the market economy,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nur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achieve national and Time Value of benig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other aspects, so as to provide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innovativ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Marx; civil society; critique; new normal social governance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市场主体、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以往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日趋复杂的社会经济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创新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理性选择。因此,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新解读,不仅可以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可解决的思想路径和现实指导,也可以为党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1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由非科学到科学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的现实具体到理性的抽象规定、再到唯物辨证的思维上升过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性认识,而是一个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系统。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以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对黑格尔国家理论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进行了科学的扬弃。   (1)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与社会理论的法哲学批判。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在早期,马克思对于国家问题的认识也深受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影响。直到1842~1843年,马克思在任《莱茵报》主编期间,第一次遇到了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面对当时普鲁士政府下发的书报检查令和林木盗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