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能人腐败”现象值得重视.doc
高校“能人腐败”现象值得重视 【摘 要】随着我国反腐斗争的深入,高校中“能人腐败”现象显示出腐败问题的高层次和宽领域,暴露出目前高校反腐机制建设上的缺失与漏洞,应引起高校党委和纪委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能人腐败;现象;重视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struggle to corruption in China, “Corruption of Homo habilis” in colleges shows a higher level and wide-ranging of corrupt problem, which exposes the present absence and loophol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in colleges. The phenomenon of “Corruption of Homo habili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college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 【Key words】College; Corruption of Homo habilis; Phenomenon; Attention 2015年1月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贵州省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姜紫勤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姜紫勤是一位农业科技专家,获得过省、国家级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可谓高校中的“能人”。类似姜紫勤的例子比比皆是,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已达50多起。 “能人腐败”是中央巡视组在向江苏省反馈巡视意见时首次提出,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高校“能人腐败”主要是指搞学术有一套,搞腐败也有一套的一类人,他们往往在学术界有一定造诣,个人能力和工作实绩上突出,在取得荣誉后放松要求,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私欲膨胀最终走上贪污腐败这条不归之路[1]。 出现在高校里的这些腐败问题,令许多人深感意外。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的高校,原本是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知识、进行学术研究的神圣殿堂,应成为远离腐败的“象牙塔”,缘何腐败频发? 笔者通过梳理大量的高校“能人腐败”案例,发现涉案的高校既有本科层次的大学,也有专科层次的院校;既有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有地方院校。腐败重灾区从招生录取到后勤基建,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办企业到学术诚信,几乎涵盖了高校所有关键领域和环节。 1 基建领域是高校腐败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领域的工程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不到位,高校基建领域大案要案频发,已成为当前高校腐败的“重灾区”。 高校基建腐败的行为主体多为学校分管领导、基建部门领导或直接经手人员;涉案人员通常多次、连续作案。违纪违法主体的职务层次越来越高,涉及处级以上干部基本上都是教授和副教授以上职称,更不乏博士、硕士,不少人还是博士生导师。如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刘代宁,在三年间先后10次收受人民币14万元、价值2000元的超市购物券和1部高档手机,收受贿赂的次数竟高达78次[2]。此外,由于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容易在上下级之间形成关系密切的团体,为逃避处罚,涉案人员会想方设法将本单位其他工作人员拉下水,避免其检举、揭发。 2 贪占科研经费具有更大的欺骗性、隐蔽性和危害性 “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存在腐败风险。”这是2014年7月7日,中央巡视组对复旦大学的巡视反馈意见。 目前科研经费基本上由学校、院系党政一把手或者项目负责人管理和支配,都属于高校“能人”范畴,长期以来,高校“行政化”这一理念根深蒂固,经费使用监督机制、财务审核机制在高校“能人”落实不力,或者放松要求,这就给贪占科研经费提供了可乘之机。 贪占科研经费的手段和形式各异,但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发票报销上(经财务部门变现)、劳务费或专家咨询费上(不用发票就可以变现)、高价购买设备吃回扣上(直接从设备厂家拿取好处)[3]。 “吃喝拉撒睡,全都靠经费。”西安理工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刘丁,利用科研经费吃回扣购买豪车,更是暴露出了高校人员“吃”科研经费的“潜规则”。被媒体称“可能创造了贪污科研经费新纪录”的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原院长陈英旭,授意其博士生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近千万元的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4]。 3 招生腐败同样不可忽视 目前高校招生腐败多集中在自主招生、艺术和体育类特招生和报送生领域。这些领域本来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