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docVIP

江西省九江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九江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doc

九江市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A由第二段“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可见批评是有限度的。B偷换概念,好的诗歌批评才“如灯光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C由第三段“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可知。) 2.C(因果倒置,诗歌批评庸俗化之所以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是因为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3.B以偏概全,只是部分诗歌批评犯了“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的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4.D书:写字 5.B 6.D(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省亲) 7.(1)当这两个人默默无闻地待在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以为有奇异景致。(“方”1分,“何足”1分,省略句1分,句意2分) (2)这以后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无聊”1分,“制”1分,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默默无闻地待在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以为有奇异景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8.①“老”,春风和煦中,幼莺的羽翼渐渐长成。“肥”,夏雨的滋润下,梅子熟了,果实硕大,果肉鲜圆。(2分)②形容词作动词,鲜活生动,体物细微,赋予无想山中初夏之景动态与形态。(2分)春光虽去,作者却放下伤春之愁,且享赏夏之喜。(1分) 9.①社燕在春社时飞来,到秋社时飞去,从海上飘流至此,在人家长椽上作巢寄身。词人借社燕自喻,频年飘流宦海,暂在此溧水寄身,表达了对自身宦海浮沉、羁旅漂泊的感叹。(3分)②“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姑且不去考虑身外的事,包括个人的荣辱得失,还是长期亲近酒樽,借酒来浇愁吧。表达借酒消愁而不得的苦闷、无奈。(3分) 10.(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B给3分,D给2分,A1分,C、E不给分。(C项,“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分析错误。E项,“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分析错误。A项“气得大病了一场”表述不准确。) (2)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③用细节开头,初步显示吴老先生的思想性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其俗柔靡,人轻节义”表达了吴老先生作为从家乡避寇出来的节义之士,对沦陷区的家乡人甘当顺民、甘为奴隶的批判。(2分)吴老先生正直爱国,重视气节,在抗战的艰难年代,保持清白气节,从精神上支撑着日趋艰难的民族神圣抗争, 令人肃然起敬。 (4)观点一:吴老先生真的想留在成都,不回家乡了。 理由:①吴老先生为家乡人甘做日本人的顺民而感到耻辱,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②即使太阳很好,吴老先生也不再晒他的手提皮箱了,说明他已经放弃了回家乡的念头;③名贵的川石斛吴老先生也不再提带回去了,还叫儿子种了两棵橘树苗,表明他想定居成都。 观点二:吴老先生还是想回家乡。 理由:①吴老先生对家乡人的气恼只是一时之愤,并不是真的想要留在成都;②吴老先生抱怨成都的菜吃不惯,表明他依然眷念家乡;③吴老先生盛赞家里的枇杷,又甜又鲜,可见他还是忘不了家乡。 (观点2分,理由6分,其它观点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12.(1)答B3分,答C2分,答D1分,答A、E不给分。(A项,根据文意看不出前后之间的因果关系。 D项,擅长豪放之作片面,应为兼婉约豪放之长。E项,“做一样,像一样”不是作者的评价,是夏丏尊先生的评价。) (2)“绚丽至极”是指李叔同先生多才多艺,在音乐、美术、戏剧、诗词、教育等领域均有瞩目表现,成就斐然;(3分)“归于平淡”是指李叔同先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返璞归真,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3分) (3)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为人师表,一丝不苟。(3分) 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束,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富创新意识,如他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创办了我国第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