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素和吡虫啉对蚜虫联合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讲解.doc

川楝素和吡虫啉对蚜虫联合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设计(论文)题目: 川楝素和吡虫啉对蚜虫联合作用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园艺 所在学院: 园艺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框架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5、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字体请按宋体、小四号书写,行间距1.5倍。 毕 业 设 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不少于1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100,即为增效作用,复配增效的混剂可以再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进一步验证其药效。增效复配剂由于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扩大了杀菌谱,是综合防治虫害的重要手段。 蚜虫俗称腻虫,是重要的世界害虫之一,其寄主范围很广,可危害50多科400多种植物,其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成虫或幼虫群集于寄主的叶背、嫩茎及芽,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引起植株内碳水化合物缺乏,造成植物营养恶化,使寄主植物生长缓慢、停滞,引起质量和产量下降,二是在不断取食过程中,分泌大量蜜露,覆盖植株表面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并引起煤污病,造成严重减产:更为重要的是,蚜虫是多种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能够传播上百种植物病毒,如黄瓜花叶病毒,脉斑病毒等,造成植物更大的间接危害。是严重危害烟草、马铃薯、甘蓝等重大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 蚜虫的综合合防治措施具体包括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化学防治措施等,防治应掌握好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及时喷药压低基数,控制为害。如果考虑到防病毒病,还必须将蚜虫消灭在毒源植物上,有翅蚜迁飞之前。在叶菜类上喷药防治,需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以防引起公害。其中化学防治可用2%绿星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5%阿锐克乳油、5%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5%阿克泰乳油,0.5%印楝素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吡嗪酮可湿性粉剂,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兑水喷药防治,但农业生产上由于长期、单一使用或滥用杀虫剂,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甚至发展为交叉抗性和多抗性,使得许多农药品种失去效用。而新农药的研制开发周期长,往往又接济不上,在为农业保产的重大障碍。近年来农药研究进展表明:要克服和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延长老的农药品种的用寿命,进行农药复配使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评价农药的混用联合作用的方法很多,Bliss法,Finney法,共毒系数法,共毒因子法,等效线法等,但最常用还是共毒系数法。获取复配农药最佳增效配方的方法通常是设置一系列的配比,对每一配比和参与复配单剂进行毒力测定,根据毒力回归直线得到致死中量(LD50)或致死中浓度(LC50),然后计算共毒系数,共毒系数最大的那个配比即为最佳配方。数据固然可靠,但由于每一配比均要测定毒力回归线,所以供试虫数和工作量相当大,尤其是配比较多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采用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的科学性,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楝素是从楝属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和苦楝(Melia azedarach)树皮中提取的川楝素或苦楝素的统称。楝素为呋喃三萜类化合物,俗名为川楝素,其分子式为C30H38O11,分子量为574.62。楝素纯品为白色针状或粉末状固体,无臭无色,味极苦。易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酸、丙酮、二氧六环、吡啶等有机溶剂,微溶于热水、氯仿、苯,难溶于石油醚。乙醇中结晶产物的熔点为238-240℃,薄层分离物的熔点为243-245℃。 楝素在医药上具有驱虫、抗癌、抗菌、影响神经肌肉及细胞、影响呼吸中枢及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农业上,已有报道楝素对多种农业害虫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对蔬菜上的主要害虫—蚜虫、菜青虫以及小菜蛾等均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 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