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r11Ni2W2MoV.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Cr11Ni2W2MoV

1Cr11Ni2W2MoV 发布日期:【2008-10-20 11:41:48】 低Ni马氏体——铁素体不锈热强钢,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广泛用于制造600度以下及高湿度条件下工作的轴、轮盘、叶片、压缩弹簧和其它零件。抛光表面的1Cr11Ni2W2MoV钢在淡水和湿空气中有耐蚀性。 化学成份: C Si Mn P S Cr Mo V Ni W 0.10/0.16 ≤0.80 ≤0.80 ≤0.030 ≤0.030 10.5/12.0 0.35/0.50 0.18/0.30 1.40/1.80 1.50/2.00 热处理 淬火? 1000-1020 油冷或空冷 回火? 560-700空冷 退火? 680-700炉冷 交货硬度? HB≤269 2007-04-14 02:00:52 标签:1cr11ni2w2mov?3961?航空发动机叶片?涡轮盘 前言: 1Cr11Ni2W2MoV钢是原苏联5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马氏体不锈钢,牌号丕961。1Cr11Ni2W2MoV钢是在低碳的钢中加入大量的W,Mo,V等缩小奥氏体相区的铁素体形成的元素,使其具有马氏体相变硬化能力,而得到的一种新型的马氏体耐热不锈钢。该钢种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航空工业中已被广泛用于制造600摄氏度以下工作的发动机叶片,盘,轴等重要零部件。 标准: 航空用1Cr11Ni2W2MoV钢片是重要的二级锻件,锻件用原材料电渣钢热轧棒必须符合YB-675-7《航空用不锈钢及耐热钢钢棒》和HB5270-83《航空发动机转动件用高级优质不锈钢棒》等技术标准及有关所颁技术条件的规定。 化学成分: 元素 C Si Mn Cr Ni W Mo V S P 含量 0.10~0.16 ≤0.60 ≤0.60 10.5~12.0 1.40~1.80 1.50~2.00 0.35~0.50 0.18~0.30 ≤0.20 ≤0.30 力学性能要求: 热处理制度 力学性能≥ 淬火 回火 σb MPa σb MPa δ5 % Ψ % HRC αk KJ/m2 1000~1020℃油或空淬 660~690℃空冷 885 735 15 55 28.0~35。0 885 540~600℃空冷 1080 885 12 50 33.5~41。5 685 所颁QT31-WY90-13 1080 930 12 50 40.5~33。5 685 热处理工艺: 1)? 预备热处理 1Cr11Ni2W2MoV钢叶片预备热处理即锻后热处理,目的是消除锻造后加工缺陷和应力,改善其组织,促使充分聚集的碳化物固溶,并可保证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布氏硬度要求d 3.70~4.30)。预备热处理的工艺范围是:850℃预热(视装炉量)+(1000±10)℃正火/空冷+(740±10)℃回火/空冷或850℃预热+(740±10)℃回火/空冷。 2)? 最终热处理 1Cr11Ni2W2MoV钢叶片的最终热处理的正确的工艺规范为:850℃预热(视装炉量)+(1000±10)℃淬火/油冷+(550~570)℃回火/空冷。 ① 淬火 1Cr11Ni2W2MoV钢淬火加热温度越高,碳化物溶解得越多,以1000-1020度为宜。 ② 回火 1Cr11Ni2W2MoV钢叶片的回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序,将对最终力学产生显著地影响,该钢存在二个回火脆性区(350~530)℃和(600~670)℃是回火工艺的难点。合适的回火温度范围很窄,稍有偏差就会使钢的冲击韧性下降,所以操作时应十分谨慎,选定550~570℃的回火温度可以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 锻造和淬火温度不要太高,以达到充分奥氏体为原则,回火时间一定要足够,保证能使碳化物元素形成元素成分扩散,二要适当,回火时间太长无助于提高性能,有害无宜,一般控制在(2.5~3.5)个小时为宜。 锻造工艺: 适宜的锻造工艺规范为:850℃预热+(1140±20)始锻+(850~900)℃终锻/灰箱冷。 锻造比应大于2,反复墩拔有利于破碎材料中的粗大和网状碳化物,可以得到较均匀的力学性能和适中的晶粒度。 锻件表面不允许有过烧裂纹和严重影响性能的其他缺陷存在,小裂纹,嵌入和成片的氧化皮必须全部清除,一般缺陷的存在均须保证锻件留有≥2/3的公称加工余量。在锻件的断口和酸浸试片上显示的低倍组织,不允许有白斑,白点,缩孔,气泡,翻皮,点状偏析和层状断口存在。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