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点诊断测试题34.doc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3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答案 C
解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时
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答案 D
解析 图中纵坐标表示增长速率,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升后降最终为0,所以两曲线都表示“S”型曲线,A说法正确;增长速率大于0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说法正确;种群数量越多,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大,C说法正确;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时间分别为t3和t5,D说法错误。
3.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答案 D
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A错误;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错误;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D正确。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分层分布创造了条件
D.火灾后森林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 B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种群密度的变化除与出生率有关外,还与死亡率等有关,B错误;群落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食物等条件,所以,动物的垂直分层依赖于植物的垂直结构,C正确;火灾后的森林的土壤中往往有些植物种子、繁殖体等,故其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正确。
5.生态学家高斯(G.W.Gause)在0.5 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每隔24 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结果。数据显示,第5天以后其数量维持在375个左右(即K值)。下列有关K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种群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相同或相似
B.该实验得到的K值仅适用于大草履虫在该培养条件下
C.K值是指在环境不受破坏时,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灭鼠的有效办法是既杀死老鼠,又采取措施降低K值
答案 A
解析 不同的种群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其K值也可能不同,A错误;大草履虫在不同的环境中,其K值大小一般不同,所以,图示只能反映在题中实验条件下K值的大小,B正确;K值是指一定的环境下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C正确;灭鼠的有效办法是既杀死老鼠,又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其K值,D正确。
6.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
A.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
C.酵母菌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
D.图示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答案 A
解析 酵母菌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繁殖,MN时期的初期,酵母菌数量快速增加,因此既存在有氧呼吸又存在无氧呼吸;N点酵母菌的数量高于M点,且此时酒精浓度高,营养物质由于消耗减少,此时种内斗争高于M点;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无氧呼吸强度增强,培养液中酒精浓度升高,营养物质由于消耗减少,培养液中pH降低,故酵母菌数量下降;培养初期,酵母菌的数量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P点后,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7.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B.随机扫取玉米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D.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答案 C
解析 理解群落的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he-new-age-of-invention高一英语新外研版必修三unit3课件.pptx VIP
- (2025)呼伦贝尔市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HG∕T 5677-2020 石油炼制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pdf VIP
- 《基于三菱FX2N控制系统的自动剥线机设计》9500字(论文) .pdf
- 奔驰500系列发动机操作手册.pdf VIP
- 天津大学学生宿舍文明住宿承诺书.DOC VIP
- 2025年中国半乳甘露聚糖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The new age of invention课件新外研版必修三unit3.pdf VIP
- 2024辽宁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遇到角平分线如何添加辅助线(课件).pptx VIP
- 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