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高一语文下册暑假综合测试1.doc
《赤壁赋》
看一看
四、《赤壁赋》解读
【作者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谥“文忠”。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受欧阳修赏识。由凤翔府签判入朝,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因政见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杭州通判。后为知密州、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诬入狱,罪贬黄州团练。哲宗元祐年间旧党当政,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绍圣年间新党上台,又被贬惠州、儋(dān)州。徵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六十六岁北还,不久逝世。苏轼一生足迹遍布近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惠州-儋州等。三苏祠有朱德亲笔题词: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兼长诗文词书画,为北宋一代文宗。苏文汪洋恣肆,议论纵横,想象奇特。其诗砭时弊,叹民生、抒胸怀,清新豪健,善用比喻夸张,开豪放派词风。
这篇赋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由。接着从出游到赏景、箫歌、怀古、伤今、议论、醉酒、天明,完全按时间顺序一路写来,以“月出”起,以“东方既白”(日出)收。但需要注意,在时间这条外在线索之外,还有一条内在的情感脉络。作者此文是重在抒情议论,因此剖析此文的层次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文中主客两人的感情变化,经历了“乐——悲——喜”的过程。
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摹秋江月夜图景。
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3.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一)阅读《赤壁赋》,然后回答问题。
1.( )
A.(x)(sh)(png)
B.(s)(l)(lio)
C.(l)(shu) (pin)
D.(j) (j) (zng)
2.()
A.
B.
C.
D.
3.(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
C..
4.( )
A.
B.
C.
D.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
A.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C.履巉岩,披蒙茸
D.今者薄暮
2.
①盖二客不能从焉
③曾日月之几何
A. B.
C. D.
3.
A.前赋写江上秋月,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4.
(1
(2
乐一乐
苏轼,我们在小学、初中就已经接触过,今天和大家讲一个他“死里逃生”的故事。苏轼四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名太高”而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随时听候发落。弟弟苏辙、儿子苏迈多方营救。某一天,苏迈再次出去借钱,委托一个朋友给牢里苏轼送饭。本来他们父子有一个约定:事情恶化宣判死刑之时就送鱼进去,而朋友不知道,那天送了苏轼最喜欢吃的鱼进去。苏轼一看到是鱼,大吃一惊,知死期将至,便写下了两首绝命诗请狱卒转交给弟弟苏辙。装诗的信封通过监狱的最高长官传到了当朝皇帝手上。皇帝拆开一看,是两首绝命诗,(其中一首是: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了须偿债,十口无家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