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和耳的健康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七章 鼻和耳的健康 第一节 鼻 一、鼻的基本结构 (一)外鼻:鼻根、鼻背、鼻尖、鼻翼 (二)鼻腔:1、鼻前庭 鼻阈 2、固有鼻腔: 上、中、下鼻甲 鼻腔黏膜: 嗅区、呼吸区 鼻旁窦: 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 二、鼻子保健 1、清洗鼻腔 更好地滤空气的作用;除去许多病原菌,减少感染机会。可在每天洗脸后进行,把毛巾洗净放人温水中浸一下,稍拧致不滴水,填人鼻腔前庭轻轻旋转,如此反复2-3次即可,使鼻腔洁净,清爽舒适,通气性能更好。 2、不用手指掏鼻孔 易损伤鼻粘膜,引起毛囊炎,导致前庭炎或长疖子,常见的萎缩性鼻炎亦与此有关,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3、擤鼻涕要当心 鼻腔内压力升高,会使炎性分泌物压人鼻窦,引起鼻窦炎等。导致慢性咽喉炎、中耳炎乃至下呼吸感染等复杂后果。尤其应禁止两侧鼻孔同时擤鼻。 4、防止药物性鼻炎 5、鼻腔出血要重视 原因: 1)全身性疾病有出、凝血功能障碍的血液病,血管张力改变及动脉、静脉压增高的心血管病,急性传染病,汞、磷、砷等化学物质中毒等等;2)鼻局部病变有鼻窦炎、鼻咽炎及恶性肿瘤等等。 三、鼻的常见病及防治 1、鼻炎 (1)急性鼻炎 是一种急性感染,以病毒为主,常继发细菌感染。多在春、秋、冬三季发病。 预防: 1)避免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因素 2)增强抵抗力 3)中草药预防 4)在冬春寒冷季节或感冒流行期间,避免公众集会,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慢性单纯性鼻炎 多数由于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迁延而致。 特点: 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白天或活动后较轻,夜间或久坐后加重。侧卧位时,下侧鼻腔堵塞。鼻涕为粘液,感染后可呈粘脓性。嗅觉减退,时常头晕、头?痛。对麻黄素收缩液反应良好。 (3)慢性肥厚性鼻炎 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及邻近组织的炎症刺激或局部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所致。 特点: 鼻塞为持续性、头晕、头胀痛,记忆不好,嗅觉明显减退或消失。鼻涕粘稠,量较少,不易擤出。由于经常鼻塞,而用口呼吸,常并发慢性咽炎, (4)慢性鼻窦炎 原因: 因为鼻窦结构异常或长期发炎不愈所造成。 症状: 脓鼻涕、鼻涕倒流、鼻塞、头痛等症状。理学检查可见鼻腔内有脓鼻涕、鼻蓄脓、鼻涕倒流等现象,严重者合并有鼻息肉的存在。 (5)萎缩性鼻炎 是鼻腔粘膜及骨质的萎缩性病变。 特点: 鼻腔粘膜干燥不适,嗅觉明显减退或丧失,鼻内大量黄绿色脓痂堆积。常因挖鼻痂时损伤粘膜,极易出血。由于鼻腔宽大,当吸入冷空气刺激时,会头痛,头昏症状明显。 (6)干酪性鼻炎 是由鼻腔鼻窦内阻塞、积聚的干酪样物质、刺激鼻粘膜,使其糜烂,日久则会侵蚀骨质,最后导致鼻内、外变形。该病病程进展缓慢,嗅觉逐渐减退,并有头昏、头昏、易倦等症状。 (7)过敏性鼻炎 是由特异性变态反应原刺激鼻腔粘膜而引起。其较典型的症状为择痒、鼻塞、大量水样清涕,连续喷嚏,几个至几十个不等。症状有轻有重。发作时间亦长亦短。 2、预防保健 (1)寻找全身、局部及环境等方面过敏因素,及时预防和治疗,特别要积极、彻底地治疗急性鼻炎。 (2)避免局部长期使用血管收缩类药物滴鼻。 (3)鼻塞时不可强擤鼻,以免引起中耳炎等。 (4)锻炼身体,提高机体低抗力,避免伤风受隙是积极的防治方法。 (5)注意对维生素的摄取,待别是维生素A、D,适用于改善全身,防治萎缩性鼻炎。 (6)对于儿童应增强免疫机能,保暖,休息,避免感染,采用抗病毒药物防治病毒感染。 第二节 耳 一、耳的基本构造 膜前庭:椭圆囊和球囊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咽鼓管 骨迷路 膜迷路 半规管 前 庭 耳 蜗 膜半规管 膜蜗管 听觉的形成: 二、耳的保健 1.外耳道异物 如果耳道内为活的昆虫,应先用少量的油醋或酒精将其杀死,这样可以减轻疼痛,然后将温的油倒进耳朵,使其浮出。 2.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是指耳道软骨部毛囊的化脓性感染病变。多因挖耳引起耳道皮肤损伤、感染所致;全身衰弱时如营养不良、慢性肾炎、糖尿病等亦可发生。 3、中耳炎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多为咽鼓管功能不良而使中耳内产生负压所致。表现听力减退、耳鸣和自声增强等症状。 *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