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
本试卷由591UP组卷系统自动生成(登入 您也能自己组卷)
591up
本系统只需轻松注册,下载所有资料及组卷功能完全免费。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
1.《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宋城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2.3.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4.5.6.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他的这一做法
违背了历史潮流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7.8.
A.直接瓦解了分封制 B.土地私有权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 C.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争霸、兼并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9.10.11.12.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两宋之际地处东南山区的徽州由于未遭金军的蹂躏故在靖康之乱后有大批的移民迁入加上徽州人多地少的现象日益严重南宋时已有大量徽州人迁移到长江沿岸地区比年淳熙前后多徙舒池无为界中到了明清人地矛盾愈益紧张故小民能以生业著於地者什不获一其势不得不散而求食于四方于是乎移民而出非生而善贾也明清时期的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输出地区史籍记载九州四海尽皆歙客即寄籍者十之五六徽州商帮因此蜚声远近材料二吴章安徽休宁人从小跟随父亲吴道遐侨居杭州后到常山经营盐业便入籍常山性慷慨好行其德旱则施粥冬尝给棉设姜茶济贫乏行事有足称者徽商及其后裔入籍当地入试登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衢州府的文化发展材料一二均摘自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材料三年月日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届徽商大会以承接转移创新共赢为主题实际揽资亿元$到会客商人参观展馆人数近万人次取得了丰硕成果摘自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网站依据材料一归纳在徽州形成商帮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分材料二反映了徽商的哪些特点4分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614.(30分)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表1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
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12分)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城市经济。明中叶以后伴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金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B项违背史实,是正确选项。同时也说明文学作品带有虚构成分,故D项观点正确;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A、C两项观点符合北宋社会。
2.C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时人对商业的看法。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鼓励商业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潮流而非违背了历史潮流,故A项错误;商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随着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