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沧州公司为港口提供智能用电服务.docVIP

国网沧州公司为港口提供智能用电服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网沧州公司为港口提供智能用电服务.doc

国网沧州公司为港口提供智能用电服务   从河北省沧州市区向东80公里即是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渤海新区,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这里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各类企业落户的消息纷至沓来,这片土地正在迎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黄骅港,渤海新区的核心,年吞吐量1.7亿吨,我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当下更是被冠上了诸多新的头衔――智能港口试点、“一带一路”的物流中心、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等等。   临近五一,船主王寿春的浮吊船正在用岸上电源给往来船只装卸货物,他乐呵呵地介绍说十天就能省一万块钱。原来,为了给正在打造的智能港口――黄骅港提供智能服务,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在黄骅港实施“船用岸电”示范项目,全面改造电力系统,使供电更加智能化的同时,“以电代油”的新模式更是为港口和船主们节约了52%的能源成本。   如果说“船用岸电”给王寿春这样的船主带来了经济利益,那么,同时推出的“岸电入海”工程则可为国家每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900余吨。一条海底电缆直通中石油公司海上作业平台,智能化的用电管理正在这里拉开序幕。   智能用电形成网络   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成为今年智能制造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供电企业正是智能服务的代表。站在沧州供电公司的调度室里,可以看到每座电塔的详细数据,而黄骅港更是重点关注对象。作为河北南网区域内唯一拥有沿海港口供电职能的供电公司,沧州供电公司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相继推出“岸电上船”(也称“船用岸电”)、“岸电入海”工程,以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将智能用电形成网络。   对于“岸电入海”工程,主要针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在距离渤海新区海岸10公里处,中石油有两处海上钻井作业平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平台脱离电网,只能采取“自发电”模式,依靠2万千瓦大型柴油发电机组维持平台设施运转,因燃油消耗大、设备折旧快,发电成本高达1.8元/千瓦时,且电源独立运行,供电可靠性差,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借助距离海岸最近的埕海变电站功能优势,从陆地援电入海,利用埕海110千伏变电站,向岸边架设35千伏线路,再通过海底电缆连接客户海上作业平台变压器,经变压器对平台工作、生活设施供电,逐步替代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自身柴油发电机组,实现由岸电带动平台作业的目的,为中石油海上钻井平台油气生产提供电力保障。自此,将海洋石油用电纳入到大电网系统,可以进行数字化的统一调度。   据悉,该工程于2013年4月立项,同年11月10日正式投运,总投资约为5亿元人民币。工程投运后年增售电量1.6亿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86元计算,此海洋钻井平台可节约52%的用能成本,而且岸电技术成熟,可靠性高,不易发生停电事故。   “岸电入海”只是沧州供电公司针对黄骅港实施的智能服务之一。第二项是“岸电上船”工程。2014年9月,河北南网做了长达近60页的《国网河北电力渤海新区智能港口岸电电能替代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称“可行性报告”),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沧州供电公司在综合港区改造项目中采用10千伏岸电应用系统,在3000吨码头试点建设项目中采用0.4千伏岸电应用系统,通过变频、变压电源,解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船只用电设备电压、频率各不相同的难题,利用低压上船方式为靠港的船舶提供岸电支持,最终实现“船用岸电,以电代油”。   船用岸电技术,是指船舶在停泊码头期间接入码头的岸电电源,获得其泵组、通风、照明、通信和其他设施所需电力,关闭自身的柴油发电机组,既可以减少柴油燃烧颗粒及温室气体排放(港区内零排放),达到改善港口空气质量的目的,又可以使用价格低廉的电力降低船舶运营成本。   可行性报告指出,船舶供岸电电源系统可分为三个部分:岸上供电系统、电缆连接设备和船舶受电系统。岸上供电系统是将高压变电站交流电变频、变压后,供应到靠近船舶的连接点;电缆连接设备是指连接岸上供电箱与船舶受电装置间的电缆和设备;船舶受电系统是指在船上固定安装船舶受电系统,其主要包括电缆盘、船上变压设备以及船舶电气管理装置等。三个部分完全数字化相连接就形成了一个智能化的供电服务体系。   智能改造管理的环保账和经济账   除了以大数据和新技术为特点的供电服务体系,对于黄骅港的智能改造还将继续引进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模式,更好地算一笔环保账和经济账,这也符合工业2025中绿色制造的初衷。   首先是环保账。根据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船舶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一艘使用3.5%含硫量燃油的中大型集装箱船,以70%的功率行驶,其排放PM2.5的水平与50万辆使用国四油品的货车相当。特别是船舶停靠期间,废气排放量更大。   由此可见,船舶在港靠泊期间,燃油发电机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制约了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