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比色分析法 第一节 概论 一、定义:通过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 析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 紫外 ︳紫 ︳蓝 ︳青 ︳ 绿 ︳黄 ︳橙 ︳ 红 ︳红外 400 450 480 500 560 600 650 750 800(nm) (可见光的颜色与波长) 2 光的基本性质:波动性、振动性,即波粒二向性。 波动性: 粒子性: (2)单色光:只有一种波长的光。 3.光的选择性吸收: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 第四节 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三、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T 0.368、 A 0.434, 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T 15%~65% A=0.2~0.8 时测量的相对误差≤2% * * 二、比色分析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达0.001%。 2.结果准确度高:目视比色法的相对误差5%~10%,而分光光 度法的相对误差2%~5%。 3.操作简便、测定迅速。 三、适用范围:有色物质或能转变为有色物质的物质。 四、类型:目视比色分析法、光电比色法 又称为分光光度法, 分为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 光的基本性质: 一、光的性质和有色物质对光的吸收: 1 光的分类:按波长大小分 3 光的颜色:不同波长光线具有不同的颜色。其中可见光由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青蓝色、蓝色和紫色的光线组成。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2. 复合光和单色光: (1)复合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光。 例如:白光 (可见光) λmax 400~760nm 互补光对应的颜色→互补色 (3)互补光:适当波长 颜色 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白光。 白光 青蓝 青 绿 黄 橙 红 紫 蓝 当一定光源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某一溶液时,其中一部分频率的辐射能→被溶液介质吸收→质点由基态→激发态 激发态不稳定 →基态→能量 以光线的形式放出 ,能量大小不同,释放的光线的颜色也不同。 由于不同物质,其结构不同、能级不同,故吸收的光线也不同。 结论: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 4.吸收曲线:以波长 λ 为横坐标,以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Α 为纵坐标→吸收曲线→λmax 吸收峰 入射光强度 IO → 一部分反射 Ir ← → 一部分透过 It →一部分吸收 Ia 则: I0 Ia+Ir+It ∴ I0 Ia+It ∵ 比色皿的质材、厚度相同。可略去反射部分。 透射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O之比,称为透光度或透光率,用T表示。 溶液的T愈大,表示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少;反之亦然。 2.朗伯-比尔定律: 从水库取一瓶水,看其颜色与水库中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原因何在? 是因为瓶子的厚度远远没有水库的深度大,光线照射后,被吸收的光线量远远没有水库吸收的光线量多,那么剩余的互补光也没有水库中剩余互补光多,故其颜色也就越深。 结论:瓶中的颜色浅、水库中的颜色深。 结论:溶液的厚度越大,其颜色越深。 将瓶中的水取一半,加蒸馏水稀释一倍,再观察其颜色,又有什么现象? 结论: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即溶液浓度越大,其颜色越深。 因此,溶液的颜色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厚度乘积成正比。 则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厚度乘积成正比。这个规律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为:A kbC k是吸光系数,它随入射光的波长、有色物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温度而变化。 当溶液的浓度为1mol/L、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温度和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用ε表示。 其数学表达式变为: A εbC ε的意义:反映有色物质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大小,即测定该有色物质的灵敏度。 三、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1.单色光不纯引起的偏离; 2.有色溶液本身引起的偏离。如其中的有色物质的溶解性太少而呈现固体 介质不均匀 ,或者是有色物质易于分解 化学反应 、存在形式发生变化等。 因此使用朗伯-比耳定律公式时,最好是真正的单色光,且有色物质要稳定,浓度还要适中 不能过高或过低 。 C A 标准工作曲线图 正误差 负误差 3.生成物恒定。是指生成的有色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4.生成的有色物颜色与加入的物质 称为显色剂 颜色对比度大,即λ显色化合物 ―λ显色剂 △λ>60nm 。 三、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的用量; 2. 溶液的酸度大小; 3.显色的温度; 4.显色的时间; 5.溶剂的种类; 6.干扰物质。 第三节 显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栏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doc
- 2024北京一零一中初二(下)期中物理及答案.docx
- 跨学科实践活动09+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课件+设计(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答案.pptx VIP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清单80条PPT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pptx VIP
- 外研社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综合教程B2U4 iExplore 2.pptx VIP
- 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中英对白剧本.pdf VIP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计算小达人3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ptx
-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