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自行车交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自行车交通

第九章 自行车交通心理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特点 第二节 自行车交通特点 第三节 自行车交通安全 第二节 自行车交通特点 男性骑行的心理特征 女性骑行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骑行的心理特征 少年骑行的心理特征 其它骑行人的心理特征 女性骑行的心理特征 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骑行速度慢,行驶距离短,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容易产生生理疲劳,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车速降低,判断失误,有产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在心理方面表现为胆小、害怕出事故,遇到机动车易恐慌,这往往使她们在复杂的交通条件下,惊慌失措,处理不力。 老年人骑行的心理特征 部分器官功能衰退 法制观念淡薄,不了解交通规则 城市现代化道路复杂 男性骑行的心理特征 男青年一般骑行技术比较好,反应灵活,精力旺盛,好争强逞能。他们往往是骑行人中的危险人物,无视交通法规,头脑发热,感情冲动,有侥幸心理。具体表现为:东钻西窜,争道抢行,强占快车道,为出风头双手撒把,有的成群结伙,搭肩而行,嬉笑打闹,追逐行驶。对这部分人应加强教育。 其他骑行人的心理特征 农村人口、进城农民工以及城市个体劳动者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由于经济的发展,各个区域人口交流频繁,部分人教育程度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城市复杂的交通环境不适应,容易发生事故。2003年农林牧渔业等农村人口、农民工和城市个体劳动者交通违章引发的交通事故中死伤人数,占死伤总数的39.2%和38.7%。 * 在非机动车交通方式中,自行车交通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已有5亿辆自行车,是世界上自行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调查表明,自行车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比例相当大。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一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受到伤害。2003年自行车骑车人交通违章引发交通事故造成14664人死亡、 5294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14.4%和10.7%。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特点 人力或混合动力驱动的交通方式 非机动车的定义: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感受 中枢神经系统 反应 路、车、行人等 输入 处理 输出 自行车的行驶状态完全由骑行人进行调节和控制,个体差异很大。其速度除与道路条件、各种交通环境和自行车状况有关外,主要与人的体力和辅助动力功率有关。 依靠人体与车体平衡的交通方式 “人——自行车系统”的形式和结构决定了自行车的平稳运行,取决于骑车人和自行车之间的平衡。 骑车人与自行车的三种平衡形式: 中倾平衡状态 内倾平衡状态 外倾平衡状态 在骑行过程中是以上三种状态的动态平衡过程,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贯穿于整个平衡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行车行驶蛇形轨迹 自行车在运行时是靠车把和倾斜角度来控制方向的,同时还要掌握其平衡,就使其很难保持直线行驶,从而形成蛇形运动轨迹。蛇形轨迹宽度越大,危险性增加,容易发生事故。 自行车是无安全防护的交通工具 骑车人暴露于外界生理和心理上都缺乏安全的防护。 骑行人的生理心理过程 骑行的心理表现 求快心理 畏惧心理 离散心理 从众心理 其它心理表现 注意力易分散 恶劣天气的骑行心理 不良心态 不同年龄、性别骑行者特征 大脑及神经系统 手 脚 臀 车 把 脚 蹬 鞍 座 耳 眼 环 境 骑车人的生理心理过程 返回 求快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在时间受限的情况下,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在求快心理的支配下,骑车人常有冲抢、猛拐等盲目的求快行为表现,从而由于强超猛拐酿成事故,这是忽视安全、盲目求快的恶果。在自行车洪流的群体中,这种心理有意无意地互相影响,就使骑车人有意无意地在产生一种竞争心理驱使下的超越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表现为快速、急追、抢超、猛拐、硬钻,甚至违反交通规则。 还有个人和不法商贩改装电动自行车,以满足骑车人求快心理,对自行车交通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back 畏惧心理:由于自行车稳定性差和无防护设备,当遇到快速驶过的机动车、来往自行车、人群,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特别对于初学者,儿童、老人和妇女,由于他们骑行技术不佳,体格、敏捷性差,畏惧心理更加明显,这种心理的存在,使其在紧急情况下容易惊慌失措,失去正常的控制判断能力,引发交通事故。 back 气候的异常,对骑行者的心理影响很大。雨天,骑行者一般容易埋头骑车、急于赶路,很少顾及路上的交通情况。穿着雨衣者视野狭小、听觉受限、行动不便,对道路交通状况不能及时了解,准确判断。刮风扬沙天气,骑行者逆风行驶时为克服阻力而埋头骑车,甚至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