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刑法
浙江温岭虐童事件 浙江温岭虐童案 回到宿舍后,两个人就商量该怎么办?报警或者报银行,郭安山就说,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反正不拿白不拿。22日凌晨1点左右,许霆和郭安山再次来到自动柜员取款机前,许霆用自己的工资卡再次连续取款102次,银行卡里原本只有170多元的许霆,一共在自动柜员取款机上取出了17万5千元。 从2006年4月22日凌晨,许霆在自动柜员机上取走17万5千元,到4月24日下午3点许霆离开广州,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个小时,但许霆却没有等来银行追款的人,这一下让许霆有了侥幸心理,以为银行确实没发现他取钱的事。于是,他和同事郭安山各自踏上了回家之路。 4月24日下午3点,许霆离开单位,背着这17万5千元,坐上了回山西老家的长途汽车.? 2008年12月9日上午8时20分左右,深圳机场清洁工梁丽,看到垃圾桶附近的行李车上,有个小纸箱无人看管,遂用放在手推车上将其推至79米外的卫生间处,并对另一清洁工曹万义说捡到纸皮箱一个,要求借曹的地方放一下。曹答应将纸箱放在厕所。其后在吃早餐时,梁丽告诉周围同事,捡到一个纸皮箱。清洁工马银山征得梁丽同意,将纸皮箱打开,取出一包金黄色首饰。梁自己也从箱中拿出部分首饰查看,又拿出一件交给同事韩英到候机楼内珠宝店鉴定。韩咨询之后回复梁丽,与店内所售金饰相同。下午1时30分,梁丽下班,将纸皮箱带回住处。4时许,曹找到梁丽,称有旅客丢失黄金,已报警。二人均未将首饰交出。后警察到梁丽家上门询问,并进行了20分钟劝说,梁丽交出这批黄金首饰。 公安机关以涉嫌盗窃罪对梁丽案出具起诉意见书。随后,检察机关以涉嫌盗窃罪正式批捕梁丽。 警方称梁丽盗窃证据确凿。2009年5月22日广东高院院长首谈女工“捡”金涉嫌盗窃案,称将依法审判。 2009年9月25日,因证据不足,深圳市宝安区检察院向梁丽通报其不构成盗窃罪 邓玉娇案 /programs/view/wmAC50mMGMU/?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V8wMV8wMQ * * * 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 * (2)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的故意——明知故犯 * *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必然,希望、积极追求 可能,放任、任其自然、 既不积极追求也不设法避免 犯罪的故意 犯罪的过失——应该预见而没预见或轻信能够避免 * * 过于自信 疏忽大意 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应当预见”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犯罪的过失 意外事故 (3)犯罪的客体 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如杀人罪中,犯罪客体是人的生命权利,犯罪对象则是人。盗窃罪中,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利,犯罪对象则是公私财产。 * * (4)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特定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等。 * * 危害行为 犯罪的多样性主要是由犯罪行为的多样性决定的。危害行为可分:作为和不作为。 作为,是指犯罪人积极地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应当履行某种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消极行为。即“当为而不为之”。 例如,安徽大头娃娃事件,工商部门具有监管市场的法定义务,明知质量有问题却未履行职责,以玩疏职守罪,多人判刑,典型的不作为犯罪/news/china100757.shtml * * E.行为人对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采取威胁、恫吓的方法非法索取财物 D.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欺骗方法 B.乘人不备,公开抢夺 C.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实施的非法占有 犯罪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犯罪的多样性 A.以隐秘、秘密的方式进行窃取公共、他人的财物 * * 侵犯财产罪 盗窃罪 抢夺罪 抢劫罪 诈骗罪 敲诈勒索罪 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 危害结果有物质性的,如夺取生命、毁坏财产、损害健康等;也有非物质性的,如损坏名誉、侮辱人格等。 我国刑法规定的绝大多数犯罪,都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作为犯罪既遂的要件。 * *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客观必然联系。如果某种危害行为和某种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同时行为人主观上有罪过(故意或过失),那就可以认为这种危害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 * * 故意杀人罪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主体——满14周岁的,具有辩认和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