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梨锈病
梨锈病
Pear Rust
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仅在果园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和城市郊区危害较重。例如在北京、南京、杭州以及陕西秦岭北麓的眉县、周至、西安等地,往往造成大量早期落叶或果实畸形。危害程度因年份和品种而异,栽培感病品种的果园在病害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60%以上。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
症状
主要危害梨树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
幼叶被害,叶片正面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十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锈孢子器),内有大量褐色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列散出。后期病叶变黑干枯,病叶早落。幼果被害,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后期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发病严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叶柄、果柄受害,病部橙黄色,并膨大隆起呈纺锤形,病斑上也可长出性子器和锈子腔。新梢受害后的症状与叶柄、果柄相似,但后期病部凹陷并易折断。梨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转主寄主为松柏科的桧柏、龙柏、欧洲刺柏、高塔柏、圆柏、南欧柏和翠柏等。病菌侵染转主寄主后,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产生淡黄色斑点,病部于秋季黄化隆起,翌春形成球形或近球形瘤状菌瘿,菌瘿继续发育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圆锥形或楔形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成熟后,遇雨吸水膨大呈橙黄色的胶体。
病原
病原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此外台湾还有美赭痂锈菌引起锈病的报道,但影响很小。病菌具有专性寄生和转主寄生特点,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龙柏及欧洲刺柏等柏类寄主上,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发生在梨树上。病菌没有夏孢子阶段。
性孢子器扁烧瓶形,埋生于梨叶正面病组织的表皮下,孔口外露,大小120~170μm×90~120μm,内生许多无色单胞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性孢子,大小8.0 ~12μm×3~3.5μm。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的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长约5~10 mm,直径0.2~0.5mm,组成锈子器壁的护膜细胞长圆形或梭形,有长刺状突起,内生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18~20μm×19~24μm,膜厚2~3μm。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点。锈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初短小,后渐伸长,一般约长2~5mm,顶部较窄,基部较宽。冬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双胞,黄褐色,大小33~62μm×14~28μm,在每个细胞的分隔处各有两个发芽孔,柄细长,其外表被有胶质,遇水胶化。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7~20℃,冬孢子萌发时长出担子,4胞,每胞生一小梗,每小梗顶端生一担孢子。担孢子卵形,淡黄褐色,单胞,大小10~15μm×8~9μm,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5~23℃。
病害循环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欧洲刺柏及龙柏等转主寄主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的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冬孢子成熟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散落在梨树的嫩叶、新梢及幼果上,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梨树从展叶开始直至展叶后20d容易被感染,展叶25d以上,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梨锈病菌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暂时期产生担孢子侵害梨树,且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2.5~5km,最远不超过10km。
梨锈病的潜育期一般为6~10d,连续阴天和高温是感病的重要条件。潜育期的长短与气温和寄主叶龄有密切关系,展叶期为4d且平均温度15℃时,潜育期为8~9d;展叶期为11d且平均温度为20℃时,潜育期为6~7d;展叶期为23d时,潜育期为14~15d;展叶期为33d且平均温度达22.5℃时,该病不能发生。病菌侵入经过潜育期后,在叶面呈现橙黄色的病斑,然后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内生性孢子。性孢子成熟后由孔口随蜜汁溢出,经昆虫或雨水传带至异性的性孢子器的受精丝上。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约25d后,在叶斑背面或果实、嫩梢病斑正面逐渐长出细小管状的锈孢子器。锈子器内产生的锈孢子不再危害梨树,而是经气流或风传送到转主寄主桧柏的嫩枝、叶上萌发侵入,并在桧柏上越夏和越冬,至翌年春再度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梨树。
发病条件
转主寄主:梨锈病发生的轻重与梨园周围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尤其与1.5~3.5km范围内的桧柏等柏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能制造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的融合.pptx VIP
- 汽车热管理管路深度报告:新能源管路空间大幅提升,塑料应用高速增长.docx VIP
- 01.2021U9Cloud多组织入门培训-基础设置.pptx VIP
- 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央国企AI+数智化转型研究报告.pdf VIP
- 2025年疾控中心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doc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人音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智能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docx VIP
- 2024年贵州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