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
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 前言——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现状 以立法方式实行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例 在中国,作为社会的稳定机制,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立法和研究逐步加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保障法学研究开始兴起,一些院校开始独立开设《社会保障法》课程,或者开设《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法学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不足: 从总体看:研究者少,成果有限 从研究侧重点看:对策性研究多,理论研究少 从研究范围看:多城市,少农村 从研究领域看:多企业职工,少城市其他阶层 从研究成果看:多应急性、过渡性,少常规性、目标性 从和相关学科关系看:缺乏与相关学科的真正融合 立法不足: 立法滞后 立法层次不高 立法体系不健全 立法范围窄 立法效力低,实施机制弱化 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任重道远! 一、相关概念辨析 (一)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法 1、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一词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官方使用首于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1935)。 我国198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作为官方文件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保障的概念尚无统一认识。其定义不下二十种 : ——有关国际机构的界定 ——国外学者的界定 ——中国学者的界定(社会学、经济学、法学) 现有定义从外延角度可以划分成两类: 一是广义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狭义社会福利三类; 二是狭义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类。 2、社会保障法 关于社会保障法的概念,由于对社会保障概念理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覃有土: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P69)。 (2)方乐华:社会保障法即国家为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的,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享受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P23)。 (3)史探径: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为了保证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P31)。 (4)蒋月:凡是依据社会政策制定的,用以保护某些特别需要扶助人群的生活安全,或用以促进社会大众福利的立法,便是社会保障法(P23)。 (5)贾俊玲: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杨紫烜主编:《经济法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351 )。 社会保障法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子法。每个层次的目标不同,保障对象不同,资金来源和管理办法也不同: 第一个层次是社会救济法 “雪中送炭” 第二个层次是社会保险法 “基本保障” 第三个层次是社会福利法 “锦上添花” 社会优抚法则为特殊层面的保障 (二)相关概念 社会保障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社会保障法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 二、社会保障法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关于社会保障法的起源,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 ——如有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法始于德国俾斯麦统治时期1883年进行的社会保险立法(史探径,P13) ——有学者则把英国伊丽莎白一世1601年颁布的“旧济贫法”看作是社会保障法的开端(覃有土P47、王益英P14、方乐华P46) ——蒋月(P30)将它追溯到1531年英皇亨利第八颁布的济贫法 存在不同看法的原因:忽视了社会救济法或者早期社会救济法。 实际上,社会保障法的起源比上述时间都早。社会保障法萌芽于英国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1349年实行的《济贫法》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P121 ) 。 (一)社会保障法的发展阶段的划分 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发展阶段的划分,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 史探径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始年代(1883—1909年),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1910—1939年前后);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直到70年代中期(1940年-1974)(P42-53)。 覃有土等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即社会保障法的萌芽、社会保障法的诞生、社会保障法的形成、社会保障法的成熟(1948--1979)和社会保障法的重建(1979年以来)五个阶段(P47-55) 。 其他学者还有不同的划分。 我们认为,阶段划分应该以标志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为代表。据此,划分为五个阶段较为确切: 1、萌芽时期(1349年--1883年):社会救济法时期 2、形成时期(1883年—1935年):社会保险法时期 3、成熟时期(1935年--1945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