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上只怕认真两个字.doc
世上只怕认真两个字
从2012年的冬天,到2013年的夏天,直至年底,宁波余姚一群高中生一直关注着一件事:简化危房的鉴定程序,让大批有隐患的老房子得到妥善处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这群高中生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发现当地危房检测申报程序有一些不合理的缺陷,在具体操作层面有很大困难。于是,他们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他们的社会实践报告,希望这份小小的社会实践报告,能够推动当地关于危房检测申报事项立法的修改。
真后悔不会说方言
17岁的王晶晶是余姚四中一名高二学生。这个从四明山区来的文静女孩儿,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过今年年初的那次调查过后,她有点后悔,小时候怎么没有把余姚土话学好呢?
事情还得从2012年年底说起,有一天,宁波当地的电视新闻里,播了一条让人揪心的消息――宁波徐戎三村的一幢居民楼意外倒塌,造成了一死一伤的惨剧。
在一门叫作“社会实践与领导力开发”的全校选修课上,老师说到了这件事。听完之后,底下坐着的同学们立刻展开了讨论,是建筑质量的问题吗?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是不是也做得不够?像这样的危房,为什么还有人住?……
这群刚刚成为高中生的男孩女孩的心底,升腾起了一种想要做一些事情的念头。他们决定先去做一下调查,看看身边是不是也有这种危房,以及居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于是,2013年那个雪花纷飞的元旦,一支年轻的调研小分队出发了。裹着棉袄,带上纸笔,有些怯生生的他们走进了余姚城里那些老旧的社区。而呈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一片让人担忧的景象――不稳的楼梯、漏水的墙壁、脱落的墙体,房屋基本都是砖木、木石、砖混结构,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不过,最让王晶晶和她的伙伴们觉得寒心的,还是住户们冷冰冰的态度。
“什么危房不危房的,能住不就可以了吗?”“我们自己知道的,你们不要管我们的。”大家来不及解释,只好尴尬地说声对不起。
当然,也有态度比较好的。一个还算有耐心的老奶奶就拉着王晶晶的手,不无担心地说, “楼上厕所的水渗下来,中间的隔层板都烂掉了,再这样下去啊,整幢楼怕是要散架了……”
“不少住户说的都是方言,我真后悔自己不会说,要不然就能跟他们多聊上一会儿了。”王晶晶有些懊恼。
不过,从并不流畅的交流里,王晶晶还是读出了一些东西:比如,住户们对居住条件并不满意,一说起自己的房子,他们便是“一肚子的苦水”,怨气十足;此外,人们对于危旧房监测申报这件事不仅缺乏足够的了解,更显得漠不关心。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冷风呼啸的天气里,大家都有些沉默。在他们年轻的脑袋里,满是不解和忧虑。
“我们无能无力”
“房屋安全鉴定申报门槛高,程序复杂,我们无能为力。”在一次跟社区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大家收获了这样的回答。对方展示了《宁波市城市房屋安全使用管理条例》,里头赫然写着:房屋鉴定是以幢为单位,所以要求该幢全体业主提供全部的产权证明。
换句话说,假如你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担忧,想做一个危房的检测,需要所有的住户一起提出申请,才有可能成功。
“这当然是很难做到的。尤其老房子,有些所有权者早已失去了联系。”王晶晶有些忿忿地说,“也有部分居民是担心钱的问题。如果要做鉴定,费用什么的都需要住户自己承担,这对一些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老人来讲,是多不现实的事啊!”
失望的情绪写在小分队每一个成员的脸上。虽然只是选修课上的一次小小的社会实践,虽然住房监测申报这件事对于自己而言,看上去有一些遥远,可大家的心里都有些沉重。
不过,也并不都是坏消息。在相继调查了余姚城区的农行宿舍、花园新村、山后新村、武胜门等老旧小区之后,小分队总算是成功地收集到了30多个包含真实地址和联系电话的签名,和一摞厚厚的书面意见。
“这就是民意!”一个男生在调查日志里这么写道。
2013年1月15日,是余姚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召开的日子。这天,余姚四中的副校长胡老师(本身也是政协委员)带着魏琼等同学,把一份沉甸甸的调查报告交了上去。
“其实,提案的目标特简单,就是希望余姚市相关机构能够出台一项不那么严苛的,真正富有可操作性的危房检测申报制度来。比方说,由社区牵头,政府负责,强制安鉴,强制解危。”
而接下来能做的,就是等待。
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
终于,在提案提交了三个月之后,小分队等来了回音!这天,余姚市住建局的负责人亲自来到四中,就危房改革问题跟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1.对于确有严重问题的危房进行强制拆除。2.主动排查,对于发现的问题没有达到拆除标准的,延缓处理,转交给地方政府管理。3.对于老百姓要求安鉴的危房予以排查。目前安鉴有三大难点:需要100%居民同意……”
虽然相关部门的领导们态度诚恳,正式地给予了答复,但同学
文档评论(0)